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23:3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教师既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不仅丰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深化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旨归;另一方面,它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诉求,提升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仍存在着过度重视知识素养,生活化教学导向薄弱;过分注重应试诉求,生活化学习心理欠缺;课堂应试色彩浓重,生活化教学效果不佳;过于凸显智育比重,生活化教学评价缺失等诸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须从深入解读以德立身,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充分领悟以德立学,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增强以德施教意识,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全面贯彻以德育德,配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这四个层面入手,以期实现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效果,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施。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第一节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释义
        一、立德树人的诠释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释义
        三、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界说
    第二节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哲学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第二章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意义
        一、丰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理念
        二、深化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旨归
    第二节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诉求
        二、提升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三章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探究
    第一节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内容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第二节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度重视知识素养,生活化教学导向薄弱
        二、过分注重应试诉求,生活化学习心理欠缺
        三、课堂应试色彩浓重,生活化教学效果不佳
        四、过于凸显智育比重,生活化教学评价缺失
    第三节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以德立身解读狭隘,生活化教学理念滞后
        二、以德立学未能到位,生活化学习意识淡漠
        三、以德施教意识不强,生活化教学过程不畅
        四、以德育德浮于表面,生活化教学保障不足
第四章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深入解读以德立身,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明确生活化教学理念
        二、强化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升生活化教学能力
    第二节 充分领悟以德立学,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一、立足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言传身教做好示范,重视生活化学习心理
    第三节 增强以德施教意识,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一、依据课标精心设计,实现课堂导入生活化
        二、强调立德树人并重,实现讲授过程生活化
        三、结合高中学生实际,实现作业布置生活化
    第四节 全面贯彻以德育德,配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加大教学保障投入
        二、完善德育培育机制,关注生活人才培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2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3 :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192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92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