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塔尔·墨菲的民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2:55
尚塔尔·墨菲是现代一位极富争议的政治思想家。本文从解释墨菲民主思想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入手,通过理解20世纪末欧洲正在经历的新政治社会现实,表明,墨菲民主理论的产生源自于政治社会现实与西方民主思潮推动的双重背景。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揭开墨菲思想的复杂源流,发现协商民主理论在弥补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危机时的不足,并以此成为墨菲提出“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基础。墨菲认为协商民主理论刻意忽视或者回避自由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内在张力,企图将多元主义价值囿于人的理性之中,并将其排除在“公共善”之外。“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将民主政治理解为以“敌友”对立为核心的主体围绕“话语霸权”展开以包容多元差异的良性抗争,以此实现民主的两个基点:一是完成“敌人”与“朋友”、“冲突对抗”与“竞争”之间攻防转换的政治身份重构;二是基于政治身份重构,实现政治民主以“冲突性共识”优化“理性共识”。本文以呈现尚塔尔·墨菲的抗争性多元民主理论为立足点,阐明其民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立论基础以及主要内涵。并在突破对墨菲民主思想的“后马克思主义”标签化研究基础上,重新定位墨菲民主理论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力图客观...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墨菲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墨菲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 尚塔尔·墨菲及其思想历程
(二) 自由主义民主的虚假繁荣
(三) 协商民主的兴起
二、墨菲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 理论溯源: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
(二) 思想借鉴:卡尔·施密特的“敌友”思想
第二章 墨菲民主思想的立论基础:协商民主的反思
一、协商民主:对聚合式民主的反思
(一) 以熊彼特、唐斯为代表的聚合式民主
(二) 以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协商民主
二、墨菲对协商民主的反思
(一) 主张道德优先的协商民主是对“多元主义”的叛逃
(二) 反对冲突的协商民主是一种“没有政治的政治哲学”
(三) 压抑激情的协商民主是缺乏“激情”的民主效忠
第三章 墨菲民主思想的内涵: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
一、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基础与起点
(一) 本质主义身份观的解构:公民身份的多元化
(二) 激进民主政治学:多元公民身份的接合
二、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内容
(一)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哲学基础:“政治”与“政治性”二分
(二)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主体身份:“敌人”与“朋友”二分
(三)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政治目标:“抗争”代替“竞争”
三、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方案
(一)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基础:“对手”关系取代“敌人”关系
(二)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策略:“敌对”转化为“抗争”
(三)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结果:以“冲突共识”优化“理性共识”
第四章 墨菲民主思想的学术定位与启示
一、墨菲民主思想在协商民主谱系中的定位
(一) 纵向定位:第二代协商民主理论的代表
(二) 横向定位:比较墨菲、博曼与扬的民主思想主张
二、对墨菲民主思想的总体评价
(一) 左翼民主理论的自我救赎方案
(二) 并非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三) 具有准共和主义与折中主义色彩
三、墨菲民主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启示
(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目标:个体权利与政治秩序的平衡
(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基础:政治宽容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96944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墨菲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墨菲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 尚塔尔·墨菲及其思想历程
(二) 自由主义民主的虚假繁荣
(三) 协商民主的兴起
二、墨菲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 理论溯源: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
(二) 思想借鉴:卡尔·施密特的“敌友”思想
第二章 墨菲民主思想的立论基础:协商民主的反思
一、协商民主:对聚合式民主的反思
(一) 以熊彼特、唐斯为代表的聚合式民主
(二) 以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协商民主
二、墨菲对协商民主的反思
(一) 主张道德优先的协商民主是对“多元主义”的叛逃
(二) 反对冲突的协商民主是一种“没有政治的政治哲学”
(三) 压抑激情的协商民主是缺乏“激情”的民主效忠
第三章 墨菲民主思想的内涵: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
一、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基础与起点
(一) 本质主义身份观的解构:公民身份的多元化
(二) 激进民主政治学:多元公民身份的接合
二、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内容
(一)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哲学基础:“政治”与“政治性”二分
(二)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主体身份:“敌人”与“朋友”二分
(三)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政治目标:“抗争”代替“竞争”
三、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方案
(一)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基础:“对手”关系取代“敌人”关系
(二)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策略:“敌对”转化为“抗争”
(三) 抗争性多元主义民主的结果:以“冲突共识”优化“理性共识”
第四章 墨菲民主思想的学术定位与启示
一、墨菲民主思想在协商民主谱系中的定位
(一) 纵向定位:第二代协商民主理论的代表
(二) 横向定位:比较墨菲、博曼与扬的民主思想主张
二、对墨菲民主思想的总体评价
(一) 左翼民主理论的自我救赎方案
(二) 并非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三) 具有准共和主义与折中主义色彩
三、墨菲民主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启示
(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目标:个体权利与政治秩序的平衡
(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基础:政治宽容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96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9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