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20:56
布莱恩·阿瑟是美国技术思想家、复杂性科学奠基人之一,他对技术的结构、本质、起源、发展、进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尝试对技术究竟是什么以及技术怎样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布莱恩·阿瑟提出了关于技术的三个基本原理(假设):第一,技术(所有技术)都是某种组合,这意味着任何具体技术都是由当下的部件、集成件或系统组件构建或组合而成的;第二,技术的每个组件自身也是微缩的技术;第三,所有的技术都会利用或开发某种(通常是几种)效应(effect)或现象(phenomenon)。基于这三个原理,他系统地构建了他的技术哲学思想。在布莱恩·阿瑟看来,技术有其自身的结构,即模块化和递归性层级结构;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源泉,技术在最深的本质上即是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现象的集合,而现象自身又需要一定的方法来揭示才能显现;技术起源于利用新的原理和现象,技术发明是一个将需求和现象链接起来的过程;个体形式的技术通过内部替换和结构深化等方式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而作为技术集群的技术域也有自身的发展周期;技术的进化遵循一种组合进化机制,组合是新技术的潜在来源,新技术是从已有技术中产生,通过组合已有技术而来;而随着技...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两大传统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第三节 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布莱恩·阿瑟论技术的结构和本质
第一节 技术的模块化和递归性结构
一、技术构件的模块化
二、技术具有递归性层级结构
第二节 技术是现象的集合
一、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源泉
二、技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三、揭示和驾驭现象的方法
第三章 布莱恩·阿瑟论技术的发展与进化
第一节 新技术的产生
一、新技术的形成源自采用全新的原理
二、技术发明是需求和现象链接的过程
第二节 技术的发展与颠覆性改变
一、内部替换和结构深化
二、技术域的动态生命周期
三、新技术体的聚集现象及原因
第三节 技术的组合进化机制
一、组合是新技术的潜在来源
二、组合与需求驱动技术的进化
三、技术进化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四、重新域定与标准工程的微进化
第四章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与重要启示
第一节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展现了独特的审视技术的视角
二、对技术动态演变机理的深入把握
三、对技术进化连续性问题的成功解释
四、对技术创新发生机制的深刻揭示
第二节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启示
一、辩证运用模块化方法分析事物
二、从技术的视角看待目的性系统
三、重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均衡发展
四、经济结构转型亟待技术创新助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寻技术的本质与进化逻辑——布莱恩·阿瑟技术思想研究[J]. 赵阵.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10)
[2]试论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对还原论的超越[J]. 张国宁,沈寿林. 系统科学学报. 2013(04)
[3]复杂性范式对还原论的兼容与超越[J]. 智广元.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组合-创生-演化”的技术——打开“技术黑箱”的一个尝试[J]. 曹东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3)
[5]埃吕尔与温纳的技术观比较研究[J]. 夏劲,项继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1)
[6]论技术哲学研究中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裂与融合[J]. 陈晓利. 学术交流. 2009(08)
[7]芒福德的技术哲学[J]. 吴国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8]复杂性科学研究述评[J]. 潘旭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6)
[9]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J]. 刘大椿. 教学与研究. 2007(01)
[10]复杂性研究与还原论的超越[J]. 黄欣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10)
本文编号:3198416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两大传统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第三节 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布莱恩·阿瑟论技术的结构和本质
第一节 技术的模块化和递归性结构
一、技术构件的模块化
二、技术具有递归性层级结构
第二节 技术是现象的集合
一、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源泉
二、技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三、揭示和驾驭现象的方法
第三章 布莱恩·阿瑟论技术的发展与进化
第一节 新技术的产生
一、新技术的形成源自采用全新的原理
二、技术发明是需求和现象链接的过程
第二节 技术的发展与颠覆性改变
一、内部替换和结构深化
二、技术域的动态生命周期
三、新技术体的聚集现象及原因
第三节 技术的组合进化机制
一、组合是新技术的潜在来源
二、组合与需求驱动技术的进化
三、技术进化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四、重新域定与标准工程的微进化
第四章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与重要启示
第一节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展现了独特的审视技术的视角
二、对技术动态演变机理的深入把握
三、对技术进化连续性问题的成功解释
四、对技术创新发生机制的深刻揭示
第二节 布莱恩·阿瑟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启示
一、辩证运用模块化方法分析事物
二、从技术的视角看待目的性系统
三、重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均衡发展
四、经济结构转型亟待技术创新助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寻技术的本质与进化逻辑——布莱恩·阿瑟技术思想研究[J]. 赵阵.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10)
[2]试论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对还原论的超越[J]. 张国宁,沈寿林. 系统科学学报. 2013(04)
[3]复杂性范式对还原论的兼容与超越[J]. 智广元.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组合-创生-演化”的技术——打开“技术黑箱”的一个尝试[J]. 曹东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3)
[5]埃吕尔与温纳的技术观比较研究[J]. 夏劲,项继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1)
[6]论技术哲学研究中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裂与融合[J]. 陈晓利. 学术交流. 2009(08)
[7]芒福德的技术哲学[J]. 吴国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8]复杂性科学研究述评[J]. 潘旭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6)
[9]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J]. 刘大椿. 教学与研究. 2007(01)
[10]复杂性研究与还原论的超越[J]. 黄欣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10)
本文编号:3198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9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