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异化·孤独·荒诞 ——怀特小说的存在主义主题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06:14
  怀特是一位有着鲜明的创作特色的澳大利亚作家。他在创作中成功地把西方现代派手法与澳大利亚的现实相结合,使其小说既具有澳洲风情又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怀特生活的年代,存在主义哲学正在盛行。怀特也曾在其自传中称自己为“存在主义者”。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深陷于某一种困境,无望却仍在不断挣扎,渴望得到自由的存在主义式的人物形象。本文重点研究怀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小说的存在主义主题及与主题相适应的表现手法。第一章,以怀特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分析怀特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关系,探究怀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的起源。怀特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存在主义作家。怀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其生命体验密不可分。第二章,以怀特的小说文本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来探究其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怀特小说探讨了诸如“异化”“孤独”“荒诞”等存在主义文学主题。在怀特的小说中,异化是一种人存活于世的常态;独孤是一种坚持自我,不与世俗合流的坚守;荒诞则是一种对无意义的世界和虚无人生的抗争。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反讽和意识流这两种与小说中的存在主义主题相贴近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识流,人物的真实感受得以被直观...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1.译介情况
        2.研究情况
    (二)研究意义
一、怀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形成
    (一)个人日常体验
        1.徘徊在英国和澳洲间的孤独者
        2.异化亲情关系中的叛逆者
        3.荒诞体验中的哮喘病患者和同性恋者
    (二)亲历战争
    (三)怀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形成
二、怀特小说的存在主义主题
    (一)以异化为常态
        1.人与物的关系的异化:物欲的沉沦
        2.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地狱般的他人
    (二)以孤独为坚守
        1.对自我的坚守
        2.对生活模式的坚守
    (三)以荒诞为抗争
        1.自我的释放
        2.对外界的抵抗
三、怀特小说中存在主义主题的表现手法
    (一)意识流
    (二)反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节模式与反讽叙述[J]. 倪爱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帕特里克·怀特小说的孤独主题研究[J]. 邓瑶.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1)
[3]《风暴眼》中的异化人际关系解读[J]. 邓瑶.  电影文学. 2015(09)
[4]洞悉时代弊病的笔者——从《人树》看怀特的异化观[J]. 程丽娟,王小会.  新西部(理论版). 2014(08)
[5]独树一帜的澳大利亚文学家帕特里克·怀特——浅析怀特小说中的“失败”主题的创作根源[J]. 邢冠英,陈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6]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人物的性身份流动性[J]. 陈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7]自我中的他者 他者中的自我——论怀特小说中的“二重身”母题[J]. 徐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8]试析《风暴眼》中女主人公的本性[J]. 孙秀娜.  大众文艺. 2010(20)
[9]帕特里克·怀特与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J]. 王腊宝.  当代外国文学. 2010(04)
[10]《走向人性的理想和自由: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J]. 陈弘.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

博士论文
[1]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 陈弘.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 吴宝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人树》的写作艺术[D]. 肖玉倩.杭州师范大学 2015
[2]日常生活书写与反讽艺术表达[D]. 司雪.山东大学 2013
[3]论《人树》叙事手法的创新[D]. 赵玲媛.安徽大学 2013
[4]帕特里克·怀特小说独特语言形态的翻译对比研究[D]. 宋文剑.华东师范大学 2013
[5]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孤独情愫[D]. 周玉影.烟台大学 2013
[6]《探险家沃斯》的主题研究[D]. 郑苏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1
[7]《探险家沃斯》中的陌生化艺术[D]. 严晶晶.安徽大学 2011
[8]《风暴眼》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读[D]. 孙秀娜.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 李涛.江西师范大学 2010
[10]《人树》中的异化主题探析[D]. 程丽娟.安徽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1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31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