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理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02:22
程颢(1032-1085)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值得重点研究。程颢没有专著传世,其著述与程颐著述混编在一起而没有区分,故辨析材料是研究程颢思想的基础工作。前人多根据二程差异来鉴别材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文献考证法则相对客观,其鉴别结果不会受研究者主观预设的影响。通过该方法,可以对《遗书》和《外书》中数百条作者不明的语录做出区分。天理论是程颢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辟佛与复兴儒学是程颢天理论要解决的问题。佛教以“缘起”论为理论基石,认为人和自然万物皆因缘而起,虚幻无自性,从而否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人的自然欲望以及儒家的伦理纲常。程颢提出天理论与缘起论相论争。其一,为现实世界的来源做出说明,认为人和自然万物皆以气为物质基础,而天理则是气的运行依据。其二,为现实世界的合理性做出说明,认为现实世界的消长盈亏和人的自然欲望皆符合天理。其三,为儒家的仁义道德提供形而上的依据,指出天理即生生不息之理,又指出“生”即“仁”,从而论证天理具有仁德意义。心性论也是程颢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辟佛和复兴儒学的时代背景有关。佛教反对人的自然性,程颢则借用告子“生之谓性”说以肯定...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综述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程颢思想材料辨析
1.1 文献考证法的提出
1.2 文献考证法的实践依据
1.3 用于考证的文献资料
1.4 文献考证结果
第二章 程颢生平及思想背景
2.1 早年岁月
2.2 宦海生涯
2.3 学术交往
第三章 程颢的天理论
3.1 程颢天理论要解决的问题与“理”古义梳理
3.2 程颢天理论的宇宙论意义
3.3 程颢以天理解释万物的所以然
3.4 程颢通过天理建构道德形上依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程颢的心性论
4.1 程颢论性
4.2 程颢论心
4.3 程颢论心性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程颢的人生修养论
5.1 论内心修养
5.2 克己复礼
5.3 修养境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程颢的“外王”思想
6.1 探讨外王思想的必要性
6.2 富民思想
6.3 教化思想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二程思想关系述评
7.1 二程天理论关系探讨
7.2 二程心性论关系探讨
7.3 二程修养论关系探讨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程颢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8.1 程颢与理学的产生和兴起
8.2 程颢与程朱理学
8.3 程颢与陆王心学
8.4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二程语录辨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程颢对王安石变法的立场[J]. 丁涛. 华夏文化. 2018(04)
[2]杨时对二程理论的诠释[J]. 朱雪芳. 衡水学院学报. 2018(06)
[3]再论周程学统[J]. 周建刚. 求索. 2017(11)
[4]二程“理”学思想新探[J]. 周兵. 中州学刊. 2017(07)
[5]北宋新学、蜀学派融合儒道的“内圣外王”概念[J]. 梁涛. 文史哲. 2017(02)
[6]程颢自然审美体验的生成及意义[J]. 张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2)
[7]“仁者人也”新解[J]. 陈来. 道德与文明. 2017(01)
[8]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下)[J]. 陈来. 河北学刊. 2016(04)
[9]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上)[J]. 陈来. 河北学刊. 2016(03)
[10]二程语录与禅宗语录关系述论[J]. 赵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二程教化思想研究[D]. 丁静.南京理工大学 2017
[2]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建构[D]. 李永富.山东大学 2017
[3]北宋四子的“诚”论[D]. 李旭然.西北大学 2014
[4]二程政治哲学研究[D]. 敦鹏.河北大学 2013
[5]本体·工夫·发用:宋代儒学展开的“一贯之道”研究[D]. 崔海东.南京大学 2011
[6]北宋嘉祐二年进士研究[D]. 王连旗.河南大学 2011
[7]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 郑建钟.西北大学 2010
[8]程伊川易学思想研究[D]. 陈京伟.山东大学 2005
[9]两宋孟学研究[D]. 周淑萍.西北大学 2004
[10]程颢哲学研究[D]. 谢寒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程颢性论研究[D]. 闻利强.湖南大学 2014
[2]“生生之理”与“孔颜之乐”—程颢“孔颜之乐”思想探微[D]. 尚璇.复旦大学 2014
[3]二程《论语》学思想初探[D]. 郭蔚.湖南大学 2013
[4]程颢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的中国资源[D]. 张文.山东大学 2013
[5]程颢仁学思想研究[D]. 温磊.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1181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综述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程颢思想材料辨析
1.1 文献考证法的提出
1.2 文献考证法的实践依据
1.3 用于考证的文献资料
1.4 文献考证结果
第二章 程颢生平及思想背景
2.1 早年岁月
2.2 宦海生涯
2.3 学术交往
第三章 程颢的天理论
3.1 程颢天理论要解决的问题与“理”古义梳理
3.2 程颢天理论的宇宙论意义
3.3 程颢以天理解释万物的所以然
3.4 程颢通过天理建构道德形上依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程颢的心性论
4.1 程颢论性
4.2 程颢论心
4.3 程颢论心性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程颢的人生修养论
5.1 论内心修养
5.2 克己复礼
5.3 修养境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程颢的“外王”思想
6.1 探讨外王思想的必要性
6.2 富民思想
6.3 教化思想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二程思想关系述评
7.1 二程天理论关系探讨
7.2 二程心性论关系探讨
7.3 二程修养论关系探讨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程颢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8.1 程颢与理学的产生和兴起
8.2 程颢与程朱理学
8.3 程颢与陆王心学
8.4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二程语录辨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程颢对王安石变法的立场[J]. 丁涛. 华夏文化. 2018(04)
[2]杨时对二程理论的诠释[J]. 朱雪芳. 衡水学院学报. 2018(06)
[3]再论周程学统[J]. 周建刚. 求索. 2017(11)
[4]二程“理”学思想新探[J]. 周兵. 中州学刊. 2017(07)
[5]北宋新学、蜀学派融合儒道的“内圣外王”概念[J]. 梁涛. 文史哲. 2017(02)
[6]程颢自然审美体验的生成及意义[J]. 张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2)
[7]“仁者人也”新解[J]. 陈来. 道德与文明. 2017(01)
[8]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下)[J]. 陈来. 河北学刊. 2016(04)
[9]仁学视野中的“万物一体”论(上)[J]. 陈来. 河北学刊. 2016(03)
[10]二程语录与禅宗语录关系述论[J]. 赵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二程教化思想研究[D]. 丁静.南京理工大学 2017
[2]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建构[D]. 李永富.山东大学 2017
[3]北宋四子的“诚”论[D]. 李旭然.西北大学 2014
[4]二程政治哲学研究[D]. 敦鹏.河北大学 2013
[5]本体·工夫·发用:宋代儒学展开的“一贯之道”研究[D]. 崔海东.南京大学 2011
[6]北宋嘉祐二年进士研究[D]. 王连旗.河南大学 2011
[7]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 郑建钟.西北大学 2010
[8]程伊川易学思想研究[D]. 陈京伟.山东大学 2005
[9]两宋孟学研究[D]. 周淑萍.西北大学 2004
[10]程颢哲学研究[D]. 谢寒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程颢性论研究[D]. 闻利强.湖南大学 2014
[2]“生生之理”与“孔颜之乐”—程颢“孔颜之乐”思想探微[D]. 尚璇.复旦大学 2014
[3]二程《论语》学思想初探[D]. 郭蔚.湖南大学 2013
[4]程颢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的中国资源[D]. 张文.山东大学 2013
[5]程颢仁学思想研究[D]. 温磊.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2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