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黄昇词及其词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23:36
  黄昇,南宋中后期人,编有《花庵词选》,著有《散花庵词》。《花庵词选》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带有评点的词选,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南宋中后期的词创作在风格和题材上呈现多元特征,这一时期的词学思想以尚雅为风尚,词学理论讲求词的创作技巧,出现了大量词选本,黄昇词的创作与他的词学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词坛背景下产生的。本文梳理了《散花庵词》的版本情况,分析了不同版本收词数量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论述黄昇词自我形塑的高士与才子两种不同形象,展现了“诗书酒友”的闲居生活,表现了对隐逸之风的精神向往。分析黄昇词对景物、人物的描摹具有专尚细腻的特点,阐释其大量使用叠字的特殊美感,以及受姜夔影响,善于营造清冷的意境。《花庵词选》以“时间为纲,词人为目”的方式编排,选词宏富,广泛收录不同身份者的词作,具有存史意识。《花庵词选》兼收不同词风的词作,雅俗兼备,不因人废词,在创作上,《散花庵词》的题材、风格亦呈有多元性,黄昇词评尊崇苏姜,兼赏众家,三者皆呈现了黄昇兼容并包的词学观。黄昇的尊体意识则体现在他将自己的词集附入词选、代拟词题、选评结合三个方面,说明词在不断诗化,他探究词作者生平与记录词作本事的做法,亦是受到了诗的...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概况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宋中后期词坛概述
    第一节 南宋中后期词创作的多元化
        一、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二、题材及功能的多元化
    第二节 南宋中后期的词学批评
        一、尚雅的词学思想
        二、讲求创作技巧
    第三节 南宋中后期词选
第二章 《散花庵词》研究
    第一节 《散花庵词》单行本的版本
        一、版本
        二、词作数量
    第二节 《散花庵词》的表现范围
        一、自我形塑
        二、闲居生活
        三、精神向往
    第三节 《散花庵词》的艺术特色
        一、专尚细腻的描写
        二、大量叠字的使用
        三、清冷意境的营造
第三章 黄昇的词学思想
    第一节 以词存史
    第二节 兼容并包
        一、取材多元,雅俗俱备
        二、尊苏崇姜,兼赏众家
    第三节 尊体意识
        一、代拟词题
        二、选评结合
第四章 黄昇词及其词学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散花庵词》的影响与价值
        一、《散花庵词》的影响
        二、《散花庵词》的价值
    第二节 黄昇词学思想的影响
        一、“选词存史”词学思想的影响
        二、“兼容并包”词学思想的影响
        三、“尊体”词学思想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花庵词选》版本问题的几个说明与整理
附录二:唐宋卷与中兴卷之比较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词谱对唐宋词选的接受——以词调与例词的选录为中心[J]. 甘松.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2]《花庵词选》中的评点初探[J]. 谭凯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3]花菴绝妙词选笔记(一)[J]. 劉子庚,胡永啟.  词学. 2013(02)
[4]黄昇《散花庵词》探析[J]. 李淑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5]黄昇“以选为史”与当代编辑的学术使命[J]. 陈未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11)
[6]浅析《花庵词选》在明清的接受[J]. 孔祥云.  现代教育. 2011(09)
[7]《花庵词选》论略[J]. 楊萬里.  词学. 2011(01)
[8]《词综》与《花庵词选》之比较[J]. 孟婷.  语文学刊. 2011(07)
[9]《花庵词选》版本源流考[J]. 史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新发现黄昇论词资料[J]. 朱秋娟.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8(03)

博士论文
[1]唐宋词选的接受与明代词学演进[D]. 甘松.安徽师范大学 2014
[2]南宋理宗词坛研究[D]. 张潆文.南开大学 2009
[3]宋中兴词人群体研究[D]. 王福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花庵词选》研究[D]. 赵李娜.河北大学 2012
[2]宋代词选研究[D]. 曹秀兰.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4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74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