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治数学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23:14
徐利治在数学研究、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方面均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建构徐利治的数学教育思想对当前数学教育具有较重要意义.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徐利治发表的众多数学教育著述编码分析,建构了徐利治数学教育思想,主要由数学方法论、成才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学观和数学创造观5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用一句话概括徐利治的数学教育思想,就是"如何成为创造性的数学人才".
【文章来源】:数学教育学报. 2019,2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的收集
2.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过程
3 研究结果
3.1 成才观
3.1.1 高尚的人生理想
3.1.2 高尚的志趣
3.1.3 坚韧不拔的毅力
3.2 数学学习观
3.3 数学教学观
3.4 数学创造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义务教育数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与思考[J]. 杨涛,辛涛,罗良,王烨晖,史宁中,宋乃庆.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2]“问题引领学习”的构建及单元教学研究[J]. 张丹,刘晓.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3]义务教育数学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研发的探索与思考[J]. 王烨晖,张岳,杨涛,王立东,梁贯成,鲍建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4]“数学解题反思”研究的元研究[J]. 马文杰,徐莉芳.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5]追寻直觉背后的逻辑与引领逻辑的直觉[J]. 李昌官.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4)
[6]数学抽象的认知与脑机制[J]. 吴增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4)
[7]论中学数学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演变及发展趋势——基于对教学目的(课程目标)的分析[J]. 杨博谛,赵天绪,刘燚.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3)
[8]数学教学课例研究的若干形态[J]. 沈威,陆珺.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3)
[9]“问题化”:数学“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实践路径[J]. 孟梦,李铁安.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3)
[10]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J]. 郑毓信.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1)
本文编号:3497693
【文章来源】:数学教育学报. 2019,2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的收集
2.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过程
3 研究结果
3.1 成才观
3.1.1 高尚的人生理想
3.1.2 高尚的志趣
3.1.3 坚韧不拔的毅力
3.2 数学学习观
3.3 数学教学观
3.4 数学创造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义务教育数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与思考[J]. 杨涛,辛涛,罗良,王烨晖,史宁中,宋乃庆.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2]“问题引领学习”的构建及单元教学研究[J]. 张丹,刘晓.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3]义务教育数学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研发的探索与思考[J]. 王烨晖,张岳,杨涛,王立东,梁贯成,鲍建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4]“数学解题反思”研究的元研究[J]. 马文杰,徐莉芳.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5)
[5]追寻直觉背后的逻辑与引领逻辑的直觉[J]. 李昌官.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4)
[6]数学抽象的认知与脑机制[J]. 吴增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4)
[7]论中学数学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演变及发展趋势——基于对教学目的(课程目标)的分析[J]. 杨博谛,赵天绪,刘燚.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3)
[8]数学教学课例研究的若干形态[J]. 沈威,陆珺.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3)
[9]“问题化”:数学“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实践路径[J]. 孟梦,李铁安.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3)
[10]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J]. 郑毓信.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1)
本文编号:3497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9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