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1-12-11 23:47
  本文从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传入的时代背景切入,对其在华的传播进程及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并以社会思潮的更迭为依据,划分三个时期,逐一分析西方新闻思想在华传播的进程及演变,最后归纳其特征,解读差异形成原因。同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试图为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首先探讨了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对比了清朝早期的言禁政策和晚清的广开言路、求言纳谏。其次,本文根据两类传播者的传播活动,来考察西方新闻思想传入的肇始,包括:早期出使人员的亲身经历、学者对西方著作的译介,多角度揭示报人和知识分子接收西方新闻思想的路径。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清末民初报刊活动的梳理,展示西方新闻思想在华的传播过程及演变。首先,本文针对传教士群体的报刊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清末民初传教士报刊的发展情况、传播内容和历史影响;其次,本文立足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报人,分别梳理了《循环日报》、《时务报》以及《大公报》这几份核心报刊中所传播的西方新闻思想。本文归纳总结了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在华的演变过程:清末新西方闻思想传播进中国后,经历了早期改良时期、维新立宪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在早期改良思潮下,西方新闻思想承载着国家富强的希...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传入的肇始
    第一节 政策背景:清末的言禁政策和大开言路
        一、清朝的言禁政策: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
        二、清朝的信息传递体系:从科道到密奏
        三、清末的大开言路政策:下诏求言和保障上疏
    第二节 知识分子著作对西方新闻思想的传播
        一、早期出使人员日记中的西方新闻思想
        二、严复对西方自由主义著作的翻译
第二章 传教士报刊活动对西方新闻思想的传播
    第一节 《印刷自由论》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捍卫
        一、先行于传教士的在华西人及其所创报刊
        二、《印刷自由论》和《论出版》:中国第一个捍卫“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
    第二节 对自由思想的宣传:从“自主之理”到《东西洋考》
        一、“自主之理”:从语言学角度归纳西方新闻思想丰富内涵
        二、《东西洋考》:以西方政治状况引介为载,自由思想宣传为实..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的传教士中文报刊活动
        一、《遐迩贯珍》、《中外新报》与《六合丛谈》
        二、探讨新闻自由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万国公报》
第三章 中国报人报刊活动对西方新闻思想的传播
    第一节 王韬与《循环日报》的西方新闻思想
        一、寄托于“告白”之中的新闻自由思想
        二、广见闻、求通变的报刊功能观
        三、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
    第二节 《时务报》及其对禁言政策的鞭笞和讨伐
        一、批判封建言禁愚民政策
        二、呼吁废报禁,复报权
        三、倡导报馆践行自律,报刊发表负责言论
    第三节 英敛之时期《大公报》:报刊社会性质、内容和功能的讨论
        一、报刊宗旨与要务都围绕民智、民生而展开
        二、报刊是衡量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四章 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早期改良思潮时期:“中体西用”的新闻思想
        一、实现国家富强的报刊社会功能
        二、“中体西用”的媒介批评思想
        三、“文人论政”与知识分子创刊权
    第二节 维新立宪思潮时期:重群体、轻个人
        一、康有为的多元化报刊结构理念
        二、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的差异化解读
    第三节 民主革命思潮时期:革命色彩、强调道德
        一、民主革命派的报刊功能观:重视宣传作用
        二、民主革命派的新闻伦理思想:强调报刊道德责任
第五章 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演变之解析
    第一节 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演变之特征
        一、表现出无一例外的政治工具色彩
        二、蕴含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
        三、对道德观念的强调导致同步提出了报刊社会责任
        四、贯穿着调和主义的中西文化观
    第二节 清末民初西方新闻思想演变的原因
        一、中西方的政治背景不同
        二、中西方的价值取向不同
        三、中西方的历史传统不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梁启超早期近代国家观中的自由精神[J]. 董俊.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2)
[2]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以《循环日报》为例[J]. 龙波.  新闻传播. 2017(19)
[3]中国早期新闻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J]. 江涛.  新闻战线. 2017(14)
[4]返本开新:从20世纪中西学术交流看传播学本土化[J]. 邵培仁,姚锦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5]20世纪以来中国传播学发展历程回顾[J]. 李彬,刘海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1)
[6]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J]. 邓绍根,毛玮婷.  新闻记者. 2015(08)
[7]晚清自由观念的跨文化传播进路[J]. 周德波.  国际新闻界. 2015(04)
[8]由《循环日报》探析王韬新闻思想[J]. 赵梦雪.  新闻世界. 2015(03)
[9]《中国丛报》的创刊及其动机初探[J]. 邹朝春.  宗教学研究. 2014(04)
[10]中国新闻自由观的由来和特点以及与西方的比较[J]. 柳文捷.  科技传播. 2014(23)

博士论文
[1]表达自由制度的近代植入与文化重构[D]. 余超.武汉大学 2016
[2]美国传教士的中国形象(1830-1911)认知策略研究:一种跨文化视角[D]. 李霄鹍.武汉大学 2015
[3]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D]. 兰梁斌.西北大学 2013
[4]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 尹延安.华东师范大学 2013
[5]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 路鹏程.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D]. 冯江峰.中国政法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19世纪50年代的传教士中文报刊研究[D]. 赵鹏.宁夏大学 2014
[2]新闻自由的渐进与急进[D]. 赵悦.华中科技大学 2009
[3]《六合丛谈》研究[D]. 杨勇.苏州大学 2009
[4]近代出使人员与晚清社会的变革[D]. 潘可新.吉林大学 2006
[5]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舆论思想研究[D]. 王斌.兰州大学 2006
[6]试论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认知与批判[D]. 王小海.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5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535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