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吴门医家治疗心衰的学术思想、用药规律的传承部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8 20:41
  目的:研究吴门清代和近代的代表性医家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整理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专家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病历,对比总结两者在慢性心衰中医药治疗方面的传承和发扬之处。方法:选取吴门代表性医家叶桂、张乃修、奚凤霖著写的《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张聿青医案》、《奚凤霖医论集》中心衰相关的医案,以及苏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专家在2010年至2019年间治疗心衰的临床病历,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数据,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成熟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两者在慢性心衰中医药治疗方面的传承和发扬。结果:对吴门医家医案中1 12味中药进行统计,得出药物频次前五位是茯苓、桂枝、五味子、人参、甘草;四气前三位是温、平、寒;五味前三位是甘、苦、辛;归经前三位是肺、脾、心经;以泽泻、茯苓为代表的常用药对有9个;以五味子、茯苓、麦冬、太子参为代表的核心组合有16个;新处方共8个。对苏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专家处方中147味中药进行统计,得出药物频次前五位是黄芪、泽泻、桂枝、白术、茯苓;四气前三位是温、寒、平;五味前三位是甘、苦、辛;归经前三位是脾、肺、肝...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1. 吴门医派的起源
    2. 吴门医派治疗心衰代表性医家及医著
第二部分 吴门医家对心衰的认识
    1. 理论基础
    2. 实践基础
    3. 继承发展阶段
第三部分 吴门医家及苏州市中医医院专家治疗心衰医案数据分析
    1. 吴门医家治疗心衰的医案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1.1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1.1 资料来源及研究内容
            1.1.2 医案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数据挖掘过程
        1.2 统计分析结果
            1.2.1 药物的频次分析
            1.2.2 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
            1.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的方剂规律分析
            1.2.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析
    2. 苏州市中医医院专家临床治疗心衰的医案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1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2.1.1 资料来源和研究内容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门诊病历收集
            2.1.4 数据挖掘过程
        2.2 统计分析结果
            2.2.1 药物的频次统计
            2.2.2 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
            2.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的方剂规律分析
            2.2.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吴门医家治疗心衰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探讨
        1.1 药物频次结果分析
        1.2 药物性味归经结果分析
        1.3 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对分析
        1.4 基于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2. 苏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专家治疗心衰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探讨
        2.1 药物频次结果分析
        2.2 药物性味归经结果分析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对分析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3. 病案一则
    4. 传承与发扬
        4.1 传承
        4.2 发扬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进展与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周冠华,陈竞纬.  四川中医. 2019(06)
[2]张仲景与叶天士治胃病理法方药异同初探[J]. 黄琼,霍铁文,黄政德,吴若霞,谢雪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0)
[3]人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于雪妮,冯小刚,张建民,黄建军,张倩.  人参研究. 2019(01)
[4]防己黄芪汤加减用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临床研究[J]. 方晓江,钱宝庆,魏丽萍,赵芊.  辽宁中医杂志. 2018(12)
[5]心衰的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J]. 周杰,马占东,李忠轩.  中国医学创新. 2018(31)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痰饮病用药组方规律研究[J]. 戴斌,陈竞纬,张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0)
[7]生脉方及其主要药物治疗心血管病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张晨,王哲,徐强,王保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4)
[8]从“主客交”论心衰[J]. 李悦,周亚滨,郭子怡,凌桂晨,杨建飞.  中医药导报. 2018(08)
[9]麦冬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彭婉,马骁,王建,曾南,董泰玮,李雷,李敏.  中草药. 2018(02)
[10]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唐梅,赵立春,徐敏,冷静,唐农,扈芷怡,张谦华.  广西植物. 2017(12)

硕士论文
[1]心衰病的中医文献整理[D]. 何民豪(Ho Minhao).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2]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闫永.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3]养血生白糖浆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D]. 钱丹萍.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4]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研究[D]. 钟乐.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
[5]胸痹证治中医临床研究[D]. 王聪.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6]心力衰竭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 沈会.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54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554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