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书法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08:14
陈献章,广东唯一一位具备从祀[1]孔庙资格的大儒,他上承程朱理学,下开阳明心学,创立了名垂青史的“江门学派”,为明代学术风尚的转变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陈献章作为一代新风的开启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诗人,更是岭南历史上具有特殊贡献的书法家。他独创的茅龙笔和茅龙笔书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笔异彩。陈献章在传播自己学术思想的同时,也把具有浓厚岭南特色的茅笔书风带到了北方,其书法美学思想为改变当时陈陈相因的落后局面起到积极作用。明清以后,以陈献章及其徒裔为中心形成的“江门学派”是岭南书坛振起的重要标志,其书法美学思想影响深远。本论文将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具体阐述陈献章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简述其生平际遇、交游情况以及影响其人生道路的几个重要事件;第二章以图示分析为主,将陈献章三个书法分期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总结其书法艺术特色与审美实践。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从陈献章留存的诗词中剥离出与书法相关的部分,从其哲学思想中整理出独特的书法美学观念,总结为“调性”的书法审美本质、“风韵”的书法审美追求、“自得”的书法创作理念。通过对陈献章的书论进行解...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陈献章画像
“先生于名教可谓雨泽枯、水熄焰、风夺炎,其盛矣乎。”陈献章求学并交游当时理学名仕,对其道学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相应的,当然也影响着与道学思想一贯的书法审美理念的确立。(三)交游书法名家陈献章的交游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理学名仕,同时也与诸多书法名家交往。在与书家的交往和比较中,他的书艺得以成熟,其美学思想也得到较广泛的传播。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迁侍讲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才高八斗,官居要职。李东阳自幼习文,天赋异禀,四岁能作径尺大字,五体兼长。李东阳的篆书继承李斯、李阳冰传统,用笔劲健,结字匀圆,颇负盛名;其楷书师法颜真卿,法度严谨,风格潇洒,开吴门书派之先声。行、草书融有篆隶遗意,结体宽博,用笔古劲 ,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如图 2)。其书已经不似台阁体般拘束,虽不似张汝弼狂放不羁,但也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陈献章的书法风格转变极大,由瘦劲转向丰腴平淡,后将书写工具改用为茅龙笔走上了槎枒峭削、奇横开张一路。一)瘦劲秀雅的书写气象根据湛若水的阐述我们可知陈献章书法的第一个分水岭为成化十三年,也就是陈天命”之年。此时陈献章书写的工具发生改变,之前所追求的出入晋人也开始转追求自己心中的书法形象。但是此之前的书法作品存世不多,大部分留存的作品五十岁以后所作。陈献章擅长的书体主要有三种:一是楷书,二是行书,三是草书家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并不会拘泥于某一书体,何况陈献章这一主张不拘泥于家,他更喜欢将字体融合,多行楷、行草。白沙早年的楷书代表作以《诔潘季亨诗序》(如图 4)为最,翻刻为碑,得以流颜柳,从翻刻的碑刻中我们能看出继承多于自然,显然那时陈献章的作品未见于成的楷书作品更多地显露出欧的痕迹,我们观察《永恃堂记》(如图 5)就能发现书作品虽也瘦劲秀雅,笔势却更加放纵,未拘泥于形式,左右顾盼姿态明显,笔沉著。
本文编号:3584439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陈献章画像
“先生于名教可谓雨泽枯、水熄焰、风夺炎,其盛矣乎。”陈献章求学并交游当时理学名仕,对其道学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相应的,当然也影响着与道学思想一贯的书法审美理念的确立。(三)交游书法名家陈献章的交游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理学名仕,同时也与诸多书法名家交往。在与书家的交往和比较中,他的书艺得以成熟,其美学思想也得到较广泛的传播。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迁侍讲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才高八斗,官居要职。李东阳自幼习文,天赋异禀,四岁能作径尺大字,五体兼长。李东阳的篆书继承李斯、李阳冰传统,用笔劲健,结字匀圆,颇负盛名;其楷书师法颜真卿,法度严谨,风格潇洒,开吴门书派之先声。行、草书融有篆隶遗意,结体宽博,用笔古劲 ,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如图 2)。其书已经不似台阁体般拘束,虽不似张汝弼狂放不羁,但也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陈献章的书法风格转变极大,由瘦劲转向丰腴平淡,后将书写工具改用为茅龙笔走上了槎枒峭削、奇横开张一路。一)瘦劲秀雅的书写气象根据湛若水的阐述我们可知陈献章书法的第一个分水岭为成化十三年,也就是陈天命”之年。此时陈献章书写的工具发生改变,之前所追求的出入晋人也开始转追求自己心中的书法形象。但是此之前的书法作品存世不多,大部分留存的作品五十岁以后所作。陈献章擅长的书体主要有三种:一是楷书,二是行书,三是草书家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并不会拘泥于某一书体,何况陈献章这一主张不拘泥于家,他更喜欢将字体融合,多行楷、行草。白沙早年的楷书代表作以《诔潘季亨诗序》(如图 4)为最,翻刻为碑,得以流颜柳,从翻刻的碑刻中我们能看出继承多于自然,显然那时陈献章的作品未见于成的楷书作品更多地显露出欧的痕迹,我们观察《永恃堂记》(如图 5)就能发现书作品虽也瘦劲秀雅,笔势却更加放纵,未拘泥于形式,左右顾盼姿态明显,笔沉著。
本文编号:3584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58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