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佛教智慧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4 21:38
早期佛教时期对于佛教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早期佛教智慧思想是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早期佛教思想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有着重要的宗教学研究意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通过长时间观察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觉悟(智慧)。此后,佛陀弟子须遵循一定的修行方式,才能实现智慧。早期佛教智慧思想以戒定慧作为理论指导,八正道作为实践方法。修行者在理论与实践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获得智慧。其中作用的机理为:戒为智慧的条件;定为智慧的路径;慧为智慧的结果,戒定慧依次循环往复,不断地“迁跃”“提升”最终实现智慧。早期佛教智慧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帮助修行者“放下我执”,实现超越现实世界的道德智慧。研究过程中发现,三聚的哲学范畴比三学的哲学范畴大,三学的概念或来自于较早出现的三聚概念;“戒定慧摄八正道”中“戒定慧”与“八正道”之间以“摄”相联系,即两者有自性与特征的传递和继承。可以解释戒定慧与八正道两者之间的核心内涵是一样的,两者互相作用,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作用于理论,实现智慧不断“迁跃”“提升”。这样就可以解释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于理论的机理与过程;“八正道”...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 国外佛教智慧思想研究
(二) 国内佛教智慧思想研究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基本思路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早期佛教智慧思想的概念、形成与实现
第一节 早期佛教智、慧的概念辨析
一、智的定义
二、慧的定义
三、智与慧的辨析
第二节 早期佛教思想中智慧的产生
一、智慧思想的产生
二、早期佛教智慧的产生
三、早期佛教阿罗汉智慧的产生
第三节 早期佛教思想中智慧实现过程
一、戒为智慧条件
二、定为智慧路径
三、慧为智慧成果
第二章 早期佛教智慧思想中三聚与八正道
第一节 三聚与八正道
一、聚的定义
二、三聚——戒聚、定聚、慧聚
三、三聚摄八正道
第二节 三聚、八正道成就解脱
一、三聚成就解脱
二、八正道为解脱道
三、解脱即智慧
第三节 三聚、八正道成就智慧
一、三聚成就智慧
二、八正道之正精进是智慧
第三章 早期佛教智慧思想的体现
第一节 佛陀的智慧思想体现
一、佛陀的智慧思想——了悟四谛,自证智慧
二、佛陀的智慧思想实践
第二节 舍利弗的智慧思想体现
一、舍利弗的智慧思想——声闻觉悟,宣说无碍
二、舍利弗的智慧思想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含经》所述的善恶与解脱[J]. 杨荔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1)
[2]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奥义书思想[J]. 姚卫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哲学的自在价值[J]. 舒远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3655971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 国外佛教智慧思想研究
(二) 国内佛教智慧思想研究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基本思路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早期佛教智慧思想的概念、形成与实现
第一节 早期佛教智、慧的概念辨析
一、智的定义
二、慧的定义
三、智与慧的辨析
第二节 早期佛教思想中智慧的产生
一、智慧思想的产生
二、早期佛教智慧的产生
三、早期佛教阿罗汉智慧的产生
第三节 早期佛教思想中智慧实现过程
一、戒为智慧条件
二、定为智慧路径
三、慧为智慧成果
第二章 早期佛教智慧思想中三聚与八正道
第一节 三聚与八正道
一、聚的定义
二、三聚——戒聚、定聚、慧聚
三、三聚摄八正道
第二节 三聚、八正道成就解脱
一、三聚成就解脱
二、八正道为解脱道
三、解脱即智慧
第三节 三聚、八正道成就智慧
一、三聚成就智慧
二、八正道之正精进是智慧
第三章 早期佛教智慧思想的体现
第一节 佛陀的智慧思想体现
一、佛陀的智慧思想——了悟四谛,自证智慧
二、佛陀的智慧思想实践
第二节 舍利弗的智慧思想体现
一、舍利弗的智慧思想——声闻觉悟,宣说无碍
二、舍利弗的智慧思想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含经》所述的善恶与解脱[J]. 杨荔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1)
[2]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奥义书思想[J]. 姚卫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哲学的自在价值[J]. 舒远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3655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5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