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20:06
陶行知先生作为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社会现实、杜威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起了一系列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创了新颖的、实践的生活教育理论。道德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对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生活教育理论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提出知情意合一、仁智勇合一的教育理念,从道德认知模式来看,道德判断标准是在满足道德主体合理欲望的前提下关切“天下为公”;从道德情感的推演来看,以道德主体自爱为前提,通过道德实践培养对他人的同理心,从而将“爱”的对象衍生为民众、国家、天下;从道德意志的培养来看,道德意志具有善恶两种趋势,通过运用道德实践中收获的真理性知识、经验,以理性的态度做出道德选择,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道德行为的养成看,通过集体生活教育实践形成德行有用的观念,培养道德主体社会生活的规则意识,促使道德主体自律意识、他律意识的觉醒。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伦理预设是生成的自我和良心,该理论引导自我与生活之间生成一种善的关联,生活教育的过程就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的过程,自我...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国内发展现状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国外研究状况
3、研究综述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溯源
(一)“知行”观:生活教育理论的雏形(1891-1926)
1、“知行”观:在徽州文化、传统儒学、实用主义影响下的形成
2、“知行”观指导下的实践(1917-1926)
(二)“行知”观:生活教育理论的确立(1927-1934)
1、“行知”观指导下的实践
2、“行知”观: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行知行”观: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完善(1934-1946)
1、辩证唯物主义的“行知行”思想指导下的实践
2、辩证唯物主义的“行知行”观:生活教育理论完善的标志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逻辑关联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历史逻辑
1、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概念的历史衍化
2、生活教育理论中“教育”概念的历史衍化
3、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德育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理论逻辑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实践逻辑
1、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实践性
2、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实践演变
3、生活教育理论德育的条件性与必要性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内容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认知模式
1、是非判断
2、天下为公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情感推演
1、情感与信仰
2、自爱爱民爱国爱天下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意志培养
1、真人与伪君子
2、意诚心正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行为养成
1、德行有用
2、他律到自律的跃迁
五、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内在结构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伦理预设
1、自我与良心:基于道德心理学的行动起点
2、先天到后天:生活教育理论中良心概念的转变
3、德行明智:好的生活的伦理意蕴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伦理层次
1、自我到群体:基于儒家伦理的道德教育层次
2、自爱到爱天下:生活教育理论的伦理空间层次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终极关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道德主体:真人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理想社会:伦理共同体社会
余论 从道德教育走向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理认同:基于道德与伦理的差异[J]. 贺艳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仁爱:有无正义边界?[J]. 高兆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试析陶行知的伦理思想[J]. 庄晓华,章洁.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8(05)
[4]立德树人:教育伦理的根本原则[J]. 王正平,林雅静. 道德与文明. 2018(04)
[5]心中的世界:陶行知对王阳明、杜威思想的接纳与改造[J]. 刘训华,周洪宇.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4)
[6]陶行知“人中人”思想及其伦理共同体意蕴[J].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7]“主体性”的追寻——评牧野笃的陶行知研究[J]. 徐敏,王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05)
[8]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J]. 魏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04)
[9]海外陶行知研究述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 刘大伟,杜京容.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02)
[10]海外陶行知学术研究走向[J]. 于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05)
博士论文
[1]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生成逻辑[D]. 蒋玉.东南大学 2015
[2]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 胡志坚.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0684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国内发展现状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国外研究状况
3、研究综述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溯源
(一)“知行”观:生活教育理论的雏形(1891-1926)
1、“知行”观:在徽州文化、传统儒学、实用主义影响下的形成
2、“知行”观指导下的实践(1917-1926)
(二)“行知”观:生活教育理论的确立(1927-1934)
1、“行知”观指导下的实践
2、“行知”观: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行知行”观: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完善(1934-1946)
1、辩证唯物主义的“行知行”思想指导下的实践
2、辩证唯物主义的“行知行”观:生活教育理论完善的标志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逻辑关联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历史逻辑
1、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概念的历史衍化
2、生活教育理论中“教育”概念的历史衍化
3、从生活教育到生活德育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理论逻辑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其德育思想的实践逻辑
1、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实践性
2、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实践演变
3、生活教育理论德育的条件性与必要性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内容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认知模式
1、是非判断
2、天下为公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情感推演
1、情感与信仰
2、自爱爱民爱国爱天下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意志培养
1、真人与伪君子
2、意诚心正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道德行为养成
1、德行有用
2、他律到自律的跃迁
五、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内在结构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伦理预设
1、自我与良心:基于道德心理学的行动起点
2、先天到后天:生活教育理论中良心概念的转变
3、德行明智:好的生活的伦理意蕴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伦理层次
1、自我到群体:基于儒家伦理的道德教育层次
2、自爱到爱天下:生活教育理论的伦理空间层次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思想的终极关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道德主体:真人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理想社会:伦理共同体社会
余论 从道德教育走向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理认同:基于道德与伦理的差异[J]. 贺艳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仁爱:有无正义边界?[J]. 高兆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试析陶行知的伦理思想[J]. 庄晓华,章洁.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8(05)
[4]立德树人:教育伦理的根本原则[J]. 王正平,林雅静. 道德与文明. 2018(04)
[5]心中的世界:陶行知对王阳明、杜威思想的接纳与改造[J]. 刘训华,周洪宇.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4)
[6]陶行知“人中人”思想及其伦理共同体意蕴[J].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7]“主体性”的追寻——评牧野笃的陶行知研究[J]. 徐敏,王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05)
[8]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J]. 魏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04)
[9]海外陶行知研究述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 刘大伟,杜京容.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02)
[10]海外陶行知学术研究走向[J]. 于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05)
博士论文
[1]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生成逻辑[D]. 蒋玉.东南大学 2015
[2]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 胡志坚.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0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6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