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符号—电子音乐的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14:44
记谱法是一种将音乐信息以符号、文字、数字等方式记录下来的方法,是一种把听觉感知转换成视觉感知的符号体系的方法,而使用记谱法记录下来的音乐信息的结果称之为乐谱。乐谱是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大多数传统音乐至今依然是通过乐谱来实现音乐作品的音响呈现。纵观西方音乐发展史,二十世纪以前人们都在音乐创作实践中寻找一种趋向理想化、具有一定通用性、实用性的记谱法,使得乐谱逐渐具有类似于人类通用语言的特征性,有利于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二十世纪以来,传统音乐领域涌现了大量个性化的音乐语言、演奏技法等,使得记谱法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电子音乐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前后,以录音与回放技术以及实验性的电子乐器的发明为标志。录音与回放技术的发明意味着声音可以被储存在一定的介质并且可以被回放,于是随着录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诞生了具体音乐与磁带音乐。电子音乐起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紧随其不断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前行。正因为电子音乐的特殊性,相比于传统音乐而言,其声音材料的来源以及各种电子手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电子音乐的记谱法在描述声音的来源、过程和结果都更加多元化、复杂化。此外,电子音乐的发展与二十世纪新音...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电子音乐中的声音技术
1.1 电子音乐的声音来源
1.1.1 录音与采样技术
1.1.2 声音合成技术
1.1.3 声音样本合成技术
1.1.4 电子乐器
1.2 电子音乐声音处理
1.2.1 声音的编辑与处理
1.2.2 声音的效果处理
1.3 电子音乐与计算机
1.4 电子音乐与声音空间
1.5 当代电子音乐与跨媒体艺术创作元素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传承——电子音乐的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研究(一)
2.1 传统乐谱的发展之刍议
2.1.1 乐谱的符号概念
2.1.2 乐谱的相对比例概念
2.1.3 乐谱的象征性作用
2.2 二十世纪作曲家对于记谱法的一些探索
2.2.1 微分音高
2.2.2 速度的记谱方式
2.2.3 时值的记谱方式
2.2.4 动作记谱法
2.2.5 音乐图像记谱法
2.2.6 电子音乐记谱法所面临的问题
2.3 二十世纪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及创作思维的共性
2.3.1 速度
2.3.2 时值
2.3.3 音高
2.3.4 强度
2.4 本章小结: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的传承
第3章 延展——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研究(二)
3.1 客观声音的记谱法
3.1.1 客观声音的形态分析
3.1.2 客观声音形态的语言表达
3.1.3 创作思维
3.2 声音合成的记谱法
3.2.1 声音合成的框架构建
3.2.2 创作思维
3.3 声音效果处理的记谱法
3.3.1 图形化与数值化
3.3.2 声音效果处理的框架构建
3.3.3 创作思维
3.4 计算机音乐编程语言的记谱法
3.4.1 MIDI事件列表
3.4.2 Csound纯文本类音乐编程语言环境
3.4.3 Pure Data图形可视化音乐编程语言环境
3.4.4 创作思维
3.5 电子音乐动作行为交互的记谱法
3.5.1 动作行为相关的语言表达
3.5.2 计算机交互的语言表达
3.5.3 创作思维
3.6 电子音乐声音空间设计的记谱法
3.6.1 声音空间效果器
3.6.2 基于声音回放技术的声音空间设计
3.6.3 创作思维
3.7 本章小结: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的延展
第4章 呈现——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研究(三)
4.1 里盖蒂《发声法》记谱法与创作思维
4.1.1 乐谱形态
4.1.2 音乐语言特征
4.1.3 音乐结构分析
4.1.4 创作思维
4.2 斯托克豪森《麦克风1 号》记谱法与创作思维
4.2.1 乐谱形态
4.2.2 音乐语言特征
4.2.3 音乐结构分析
4.2.4 创作思维
4.3 本章小结: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希腊乐谱概况及发展研究[J]. 朱星辰. 音乐时空. 2016(05)
[2]音乐的视觉化——乐谱形式对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J]. 孟展. 音乐创作. 2015(02)
[3]古琴记谱法的发展趋向浅议[J]. 龚一. 音乐探索. 2014(04)
[4]声音空间控制的艺术——扩散作为电子音乐创作及现场演出的手段及理念[J]. 朱诗家. 演艺科技. 2011(04)
[5]记谱法历史上的重要符号及其启示[J]. 苏陶.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01)
[6]合成器发展的历史[J]. 王巍. 乐器. 2000(01)
[7]关于电子音乐记谱法的思考[J]. 刘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7(01)
[8]乐谱的启示:舞谱的定位化发展和人体文化的符号化[J]. 王倩.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01)
[9]电子音乐与电子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评介与远景展望——选自《电子音乐与电子计算机音乐概论》[J]. 杨衡展.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9(04)
硕士论文
[1]电子音乐创作的符号性特征研究[D]. 王泽.中央音乐学院 2011
[2]初论电子音乐的音响听觉特性[D]. 张晓贞.中央音乐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667644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电子音乐中的声音技术
1.1 电子音乐的声音来源
1.1.1 录音与采样技术
1.1.2 声音合成技术
1.1.3 声音样本合成技术
1.1.4 电子乐器
1.2 电子音乐声音处理
1.2.1 声音的编辑与处理
1.2.2 声音的效果处理
1.3 电子音乐与计算机
1.4 电子音乐与声音空间
1.5 当代电子音乐与跨媒体艺术创作元素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传承——电子音乐的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研究(一)
2.1 传统乐谱的发展之刍议
2.1.1 乐谱的符号概念
2.1.2 乐谱的相对比例概念
2.1.3 乐谱的象征性作用
2.2 二十世纪作曲家对于记谱法的一些探索
2.2.1 微分音高
2.2.2 速度的记谱方式
2.2.3 时值的记谱方式
2.2.4 动作记谱法
2.2.5 音乐图像记谱法
2.2.6 电子音乐记谱法所面临的问题
2.3 二十世纪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及创作思维的共性
2.3.1 速度
2.3.2 时值
2.3.3 音高
2.3.4 强度
2.4 本章小结: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的传承
第3章 延展——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研究(二)
3.1 客观声音的记谱法
3.1.1 客观声音的形态分析
3.1.2 客观声音形态的语言表达
3.1.3 创作思维
3.2 声音合成的记谱法
3.2.1 声音合成的框架构建
3.2.2 创作思维
3.3 声音效果处理的记谱法
3.3.1 图形化与数值化
3.3.2 声音效果处理的框架构建
3.3.3 创作思维
3.4 计算机音乐编程语言的记谱法
3.4.1 MIDI事件列表
3.4.2 Csound纯文本类音乐编程语言环境
3.4.3 Pure Data图形可视化音乐编程语言环境
3.4.4 创作思维
3.5 电子音乐动作行为交互的记谱法
3.5.1 动作行为相关的语言表达
3.5.2 计算机交互的语言表达
3.5.3 创作思维
3.6 电子音乐声音空间设计的记谱法
3.6.1 声音空间效果器
3.6.2 基于声音回放技术的声音空间设计
3.6.3 创作思维
3.7 本章小结: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的延展
第4章 呈现——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研究(三)
4.1 里盖蒂《发声法》记谱法与创作思维
4.1.1 乐谱形态
4.1.2 音乐语言特征
4.1.3 音乐结构分析
4.1.4 创作思维
4.2 斯托克豪森《麦克风1 号》记谱法与创作思维
4.2.1 乐谱形态
4.2.2 音乐语言特征
4.2.3 音乐结构分析
4.2.4 创作思维
4.3 本章小结:电子音乐记谱法与创作思维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希腊乐谱概况及发展研究[J]. 朱星辰. 音乐时空. 2016(05)
[2]音乐的视觉化——乐谱形式对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J]. 孟展. 音乐创作. 2015(02)
[3]古琴记谱法的发展趋向浅议[J]. 龚一. 音乐探索. 2014(04)
[4]声音空间控制的艺术——扩散作为电子音乐创作及现场演出的手段及理念[J]. 朱诗家. 演艺科技. 2011(04)
[5]记谱法历史上的重要符号及其启示[J]. 苏陶.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01)
[6]合成器发展的历史[J]. 王巍. 乐器. 2000(01)
[7]关于电子音乐记谱法的思考[J]. 刘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7(01)
[8]乐谱的启示:舞谱的定位化发展和人体文化的符号化[J]. 王倩.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01)
[9]电子音乐与电子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评介与远景展望——选自《电子音乐与电子计算机音乐概论》[J]. 杨衡展.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9(04)
硕士论文
[1]电子音乐创作的符号性特征研究[D]. 王泽.中央音乐学院 2011
[2]初论电子音乐的音响听觉特性[D]. 张晓贞.中央音乐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667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6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