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浅谈安徽花鼓灯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及面临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15 05:00

  本文关键词:浅谈安徽花鼓灯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及面临的几个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安徽花鼓灯 锣鼓 民间艺术


【摘要】:安徽花鼓灯艺术是集歌、舞、乐于为一体的我国优秀汉族民间艺术形式,而花鼓灯锣鼓不仅是其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主要表演内容之一。在花鼓灯歌、舞、乐三为一体的表演中,唯有音乐即锣鼓可以独立进行。因此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艺术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花鼓灯艺术主要流传在安徽怀远、凤台、蚌埠、淮南、寿县等地,距今已有数百余年历史。历经多年演变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文化。它的广泛性、群众性和植根民间性,是同类艺术形式中较为突出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花鼓灯艺术在安徽民间发展很快,其喜庆、热烈的锣鼓表演经常出现在大型庆典、演出和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现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解它植根民间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的继承发展情况,了解当地在传承中存在的困难和遇到的问题并为之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同时也为了通过对家乡的这一文化瑰宝进行进一步发掘、整理、宣传、推广,更好地将弘扬这朵民族艺术的奇葩。我分三次回到老家安徽,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总结了花鼓灯老艺人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贡献,了解了花鼓灯锣鼓不同地域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发现了淮南、寿县、凤台一带不同于怀远的新曲牌、新技法,记录了大量的民间演奏方法和乐谱,学到了民间原生态的演奏方法,整理编写出适合学校、社区、村民共同演奏的单一锣鼓曲牌《好一个安徽花鼓灯》。为推进安徽花鼓灯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 锣鼓 民间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722.2
【目录】:
  • 摘要3-5
  • 绪论5-6
  • 第一章 起源与传承情况6-9
  • 第一节 起源与民间流传的情况6-7
  • 一、自然形成之说6
  • 二、纪念大禹治水之说6-7
  • 三、防妖驱邪之说7
  • 四、宫廷形成之说7
  • 第二节 近代的传承情况7-9
  • 第二章 发展及现状9-22
  • 第一节 怀远的花鼓灯锣鼓表演形式和曲牌9-17
  • 一、花鼓灯锣鼓所使用的乐器9-12
  • 二、怀远花鼓灯锣鼓的常用曲牌12
  • 三、主要表演形式12-17
  • (一) 在城市12-14
  • (二) 在乡村14-17
  • 第二节 寿县 风台 淮南一带花鼓灯锣鼓曲牌和表现形式17-20
  • 一、寿县、凤台一带花鼓灯锣鼓的特点17
  • (一) 领奏乐器不同17
  • (二) 锣鼓曲牌不同17
  • 二 寿县花鼓灯锣鼓的常用曲牌17-19
  • 三 主要表演形式19-20
  • 第三节 淮南一带特有的表演形式20-22
  • 第三章 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及思考22-25
  • 第一节 门派的壁垒22-23
  • 第二节 缺乏经济支持23
  • 第三节 后继人才匮乏23-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27
  • 致谢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杨;;产业化: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思路[J];桂海论丛;2007年02期

2 黄修忠;;浅谈蜀锦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四川丝绸;2007年02期

3 曾艺;;武冈丝弦的传承与发展[J];艺海;2008年04期

4 邓丽;;关于东北二人转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王建设;;怀梆薪火何以相传——从怀梆名家高校行谈起[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罗剑;;布依族民歌传承发展的前景及走向——布依族西部民歌文化生态调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罗敏;;从《云南映象》论原生态舞蹈的传承[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8 冯羿;;让传统民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9 卢静;;浅谈南通蓝印花布的文化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0 陈燕敏;;浅谈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福建省石狮市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生;王维;;岐黄文化在庆阳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尤文;;领导思维创新与科学发展——否定、重组与融合的辩证统一[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童李君;;新媒体时代弹词的传承与发展[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应求是;;浅析《园冶》造园方法在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中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成玉宁;;传承与创新辩证——以大丰市银杏湖公园的创作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赵宝明;;新世纪中国肛肠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战略思考[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7 赵宝明;;新世纪中国肛肠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战略思考[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8 尷菊勵;;从考古发现初探唐之前西域饼食文化[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席溢;阿里穆斯;李艳双;段飞舟;崔箭;;我国少数民族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塞尔江·哈力克;;和田传统民居对尼雅古民居的传承与发展[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桂娟;保障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著昶 何建成;德江炸龙:传承与发展[N];铜仁日报;2011年

3 朱剑伟 郭重威作者朱剑伟系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浅谈齐梁故里的传承与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于帆;《生活秀》:找准京剧传承与发展的平衡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赵瑞瑞;文化大戏“唱”起来[N];邯郸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晓云;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成立[N];大理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仁;非遗在传承与发展中走向未来[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8 记者  罗光德;茶林诸侯 开坛论“道”[N];雅安日报;2007年

9 苏雁邋特约通讯员 顾斌;让古老工艺焕发生机[N];光明日报;2007年

10 程 瑛 范丽青;台南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困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兆颖;明、清南音传本曲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陈侠;传承与发展[D];同济大学;2007年

5 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6年

6 熊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邹林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王昕;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贝贝;浅谈安徽花鼓灯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及面临的几个问题[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吴志鸽;凤台花鼓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成香;颍上花鼓灯的调查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川;杭州灵隐景区“衍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郭文茉;埙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琳;蒙古族长调的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谭淑玲;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视野中当代民族文化报道的思考[D];广西大学;2007年

8 雷惠玲;湘西苗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婷;临沂民歌演唱风格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张义妮;云南白族扎染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5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35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