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胡旋舞与胡腾舞诗研究
本文关键词: 唐代诗歌 胡旋舞 胡腾舞 乐舞文化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胡旋舞与胡腾舞都是风靡唐代的西域乐舞。胡旋舞与胡腾舞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唐人的喜爱,并在唐代艺坛产生了震撼和影响。唐代诗人用他们细腻精致的笔触,展示了两种舞蹈的动作、形态与情调,语言生动传神,内蕴价值深邃,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化质素。
[Abstract]:Both Hu Xuan Dance and Hu Teng Dance are popular music danc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ang Dynasty. Hu Xuan Dance and Hu Teng Dance have won the love of Tang people with their unique artistic style, aesthetic taste and artistic charm. The poets of the Tang Dynasty used their exquisite strokes to show the movements of the two dances, the form and mood, the vivid language, the profound intrinsic value, unique art, aesthetic and cultural quality.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554189)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文润;隋唐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吴功正;唐代乐舞的审美形态[J];艺术百家;2004年01期
3 王嵘;西域乐舞东传及其在中原文化中的地位[J];新疆艺术;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治;;浅论中国古典舞的现代教学意识——身韵与剧目课程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仝妍;;传统与转变古代宗教、祭祀文化与先秦巫祭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王岩;;浅析汉代舞蹈文物繁荣的历史背景[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程家跃;;探羌族民间舞《萨朗》[J];才智;2010年29期
5 马亮;;基于生活的舞蹈创编[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胡国瑞;方兴未艾的服装表演艺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陈彩虹;马嘉;;井陉拉花社会功能研究[J];大舞台;2010年04期
8 冯微;;论戏曲舞蹈对古代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9 蔡享丽;;乐舞思想在历史中的变与不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10 郭琳;;浅论如何培养和加强学生编舞的能力[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开;初唐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艳红;唐诗丝绸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教学网站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松涛;胡乐胡舞与唐诗[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丽;“学院派”东北秧歌之文化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杜蕾;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刘文伟;宋代歌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玫瑰;唐代乐舞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冰;河南开封汉族民间歌舞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闫江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交流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卫雪怡;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喜霖;唐代过所与胡汉商人贸易[J];西域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霞;;《那山、那人、那狗》的艺术辩证性[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2 徐丽丽;;丁}瞪⑶陈踇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李小奇;;从唐诗看唐代商贾的社会地位[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4 雷陈生;;近二十年来唐代咏妓诗研究综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潘建秋;;绘画艺术风格既“我”论[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6 祁君;;河北隆尧秧歌的特征探析[J];飞天;2011年14期
7 马婷婷;;浅析莫迪里阿尼的艺术风格[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8 张婷婷;;胡舞的保护与传承[J];飞天;2011年14期
9 熊金荣;;浅论民窑青花装饰对现代青花的影响[J];陶瓷研究;2011年02期
10 王嫩;;艺术风格与艺术精神[J];美术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文耀;;唐诗中的西域乐舞[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2 孙丽萍;;论唐都长安乐舞文化的外族因素[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陶敏;;中唐诗人事迹小考——《唐代诗人丛考》补正数则[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沈文凡;;唐代诗人的“赋学观”及“洛阳情结”阐论[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董乃斌;;唐代诗歌散文的小说化倾向——小说文体孕育过程论之一[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6 刘业超;;试论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7 周积寅;;关于中国画家艺术风格问题[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岱英;;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王财;;毛泽东诗词中活用古诗词句的艺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韩经太;;清真词艺术风格申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玉平;比蹦迪还疯狂的唐代胡旋舞[N];华兴时报;2010年
2 彭江虹;扫除腻粉呈风骨[N];文艺报;2005年
3 籍忠亮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终身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客座教授;关于艺术风格[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健;让更多观众分享歌剧的艺术魅力[N];文艺报;2011年
5 陈孝信;典雅 深秀[N];美术报;2005年
6 刘涵之;文变染乎禅情[N];光明日报;2008年
7 刘玉玲;戏曲概论[N];新乡日报;2008年
8 ;WACOM FAVO非凡[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善业;弘扬九龄风度 领略艺术魅力[N];韶关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孙智;打造戏曲精品 彰显艺术魅力[N];周口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遂;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2 姜革文;商业·商人·唐诗[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D];河北大学;2004年
4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吕晓;髡残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红梅;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郑庆余;范曾简笔泼墨人物艺术探研[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朱大银;唐代论诗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娜;唐代三大西域乐舞诗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叶潜;朱德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左莉;对《长征组歌》艺术风格与演唱处理的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高峰;张培基翻译艺术风格管窥[D];中南大学;2006年
5 崔金丽;吕碧城思想及其词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涛吉;苏州私家园林造园思想与艺术风格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7 乐三敏;凌叔华小说创作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艺灵;梦回现实[D];厦门大学;2007年
9 许盛;论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的趣味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杨爱华;毕淑敏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6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53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