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坝到舞台:重庆南川石溪板凳龙舞的保护传承
本文选题:石溪 切入点:板凳龙 出处:《四川戏剧》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板凳龙舞是我国龙舞的一种,最初是农民闲暇时在田间、院坝中表演,目的是庆祝丰收,祈求吉祥,后来演变为一种舞台表演形式。重庆市南川区石溪乡的板凳龙舞既保留了院坝表演的传统,又加入了舞台表演方式,本文结合相关资料阐述石溪板凳龙舞的基本内容、现状和传承保护。
[Abstract]:The bench dragon dance is a kind of dragon dance in our country. At first, the peasants performed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courtyard dam in their leisure time, in order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pray for good luck. Later, it evolved into a stage performance form. The banxianglong dance in Shixi Township, Nanchuan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not only retained the tradition of Yuanba performance, but also added the stage performance mod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explained the basic content of Shixi Banxiong Dance. Status quo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人文社科类项目:“传播学视野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232005205002
【分类号】:J722.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潘婧;;“板凳龙”背后的文化徽州[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赵咏梅;贾建文;;昌黎地秧歌的文化空间浅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肖青;;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的社区特征浅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陈泳超;;作为地方话语的民间传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张健;壮族村落家族文化及其现代化[J];河池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许钢伟;;马街书会与村落传统的互动共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郑紫苑;;村落语境中的仪式展演与文化认同——以赣南寻乌县南桥村客家“迎故事”活动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岳永逸;乡村庙会传说与村落生活[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9 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10 王加华;赵春阳;;村落语境、民众情感与地域认同——山东省莱芜市南下冶村抬杠习俗探讨[J];民俗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士闪;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吕屏;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婚姻消费与村落社会文化变迁[D];西南大学;2011年
2 滕小玉;一座宗族型庙宇的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康康;热贡“六月会”仪式的社会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赵月梅;当代蒙古族的牧业生产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逯纪超;信仰的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敬儒;冀中民间故事嬗变研究(1980-201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于洋;转型社会背景下乡村女性的民间信仰实践[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杨珊珊;南诏始祖传说两种文本的差异与交融[D];云南大学;2011年
9 侯法花;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和民俗传承[D];温州大学;2011年
10 郭凌燕;经历非遗[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卞利;徽州民俗简论[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伦常秩序控制[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4 黄景春;论我国民间神灵信仰的世俗性[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胡泉雨;;朱熹与徽州文化[J];青年文学家;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华敏;方磊;;浦江祭祖活动中的板凳龙仪式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2010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梁金生;;说说杏坛民间艺术发展之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王万明;;铜梁龙灯发展寻踪[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李烈伟;;文化馆在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的作为[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闫克元;;龙、龙舞、龙舞传承与开发——谈汉中市龙江龙舞[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王星富;;浅谈铜梁龙灯的地方风韵和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开建 杨照民 仇党玉 赵俊林 陈鸿鸣 姜洪义;这里有最美的里下河风情[N];泰州日报;2011年
2 ;元宵节里春意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本报记者 罗玉蓉 李韶忠 邓腾 方晓;中秋之夜拜月在乡村[N];宜春日报;2011年
4 潘一钢;那次第,怎一个“热闹”了得![N];温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维灯;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将集成出书[N];重庆日报;2011年
6 李丽萍 红日 刘娅 赵静;花果香越万重山[N];绵阳日报;2010年
7 记者 王晴 通讯员 胡子贵 张明子 丁会云;临湘民俗文艺成“精神主粮”[N];湖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英文;副省长谢庆生调研我州体育文化工作[N];黔西南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玉贵;市级“非遗”南充再添20项[N];南充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莘瑜;14项市级“非遗”冲刺省级“非遗”项目[N];南充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韦华丽;北泉板凳龙文化的现状与传承[D];西南大学;2012年
2 段晓娟;重庆地区北泉板凳龙舞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杨伟华;江西民俗体育项目“塔城乡板凳龙”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4 洪愿;叶村“叠罗汉”的调查与思考[D];南京体育学院;2013年
5 谌祖霞;基于民俗变迁理论的村落民俗体育流变的田野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佳;客家民俗文化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世基;铜梁龙彩扎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陈冰彬;福清市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5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58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