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古典舞的美学价值
本文选题:古典舞 + 流派 ; 参考:《电影文学》2012年04期
【摘要】: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特别是古装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宫廷中,一旦举行宴会,就少不了歌舞助兴,这些舞者身姿曼妙,舞姿出众,让人心旷神怡。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发展过程漫长,由中国古代舞蹈逐渐演变,发展,舞蹈家不断创新,研究,才发展形成现在的古典舞。事实上,古典舞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古典舞的身影,它们是影视作品中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探析,来感受古典舞的韵味,古典舞的美学价值。
[Abstract]:In many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especially in the ancient costume drama, we can often see the palace, once held a banquet, there is no lack of singing and dancing, these dancers are beautiful, outstanding dance, people happy.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lo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fact, classical dance also has very high aesthetic value, there are classical dance figures in many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hey are beautiful scenery i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his article will feel the charm of classical dance and the aesthetic value of classical da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作者单位】: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分类号】:J7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扬;;谈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中的阴阳五行观念[J];作家;2010年12期
2 刘叶;;中国古典舞的主要特征——形神并俱[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3 王小倩;教学中古典舞和现代舞的结合、运用与创新[J];齐鲁艺苑;2004年01期
4 江晓碧;2004台湾舞蹈观察报告[J];福建艺术;2005年04期
5 孙颖;周志强;;静悄悄的舞蹈革命——关于舞蹈的对话[J];艺术评论;2005年12期
6 刘华;;中国古典舞形态分析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6期
7 孙馨;;古典舞“身韵”技巧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
8 余凯亮;;古典舞剧中的“粥状人物”[J];艺术探索;2010年04期
9 吴华;张峥;马巍;;浅谈身韵与技巧在古典舞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10 李婷婷;中国古典舞的特性[J];甘肃教育;2003年S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南艺术学院08级舞蹈学研究生 吴司祺;古典舞中的《孔乙己》[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郑娜 骆燕玲 齐晶;古典舞的美丽乡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本报记者 魏劲松 记者 张济和 实习生 柳洁 靳丹;璀璨的舞台 艺术的盛会[N];经济日报;2009年
4 洛松次仁;芒康弦子舞的流派和特点[N];西藏日报;2002年
5 茅慧;与青春相伴[N];文艺报;2010年
6 李海滔;大型古典舞剧《红楼梦》昨日在我市公演[N];承德日报;2007年
7 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 蔡曙鹏;鸣锣舞晨风[N];中国艺术报;2010年
8 江东;卡塔克钱德拉[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王克芬;读《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史》有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于平;在题材限定中引导形态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泉;中国古典舞“流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魏玮;古筝演奏作韵技法的传统表现与当代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银芬;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袁莉;浙江筝艺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6 刘宇统;先秦音乐自然观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邓玲;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符丽琴;论中日两国筝流派的差异及其文化变迁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9 汪淑芳;从东师舞蹈作品解读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庆龙;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4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80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