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排舞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04 17:54
【摘要】:近年来体育休闲项目以大众化、休闲性的特点受到了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层出不穷的休闲项目步入人们的眼帘。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排舞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休闲项目,带着健身性、娱乐性、时尚性、国际性的特点进入我国,并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排舞运动就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不仅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还能增强运动的节奏感和协调感,使人体更加的健康,富有生命力。本文以排舞运动在中国的推广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我国排舞运动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排舞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将有助于深化我国的排舞运动的研究,推进排舞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 1排舞运动在中国的推广主要基于时代背景和推广机构两个社会基础。“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为排舞运动在中国的初步引进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之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促成了排舞运动在中国的正式推广;“大体操”的时代背景推动了排舞运动在中国的科学化发展。 2排舞运动自2004年引入中国,,2007年作为新兴的健身项目引进北京并正式向全国各地推广以来,经历由北京市体操技巧协会、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全健(排舞)有限公司到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的历史沿革,目前专职负责排舞推广工作的主要机构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并成立专门机构主要承办相关的一切活动。 3排舞运动在中国的推广方式主要有赛事引领,开展全国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班,开展各类展示活动等,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4中国推广排舞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赛事参与人数从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且递增幅度较大;参赛队员职业越来越广;参赛单位也随着排舞运动的普及逐年增加;参与排舞赛事的城市也从2008年开始到2013年逐年递增;竞赛规程也不断完善;参与排舞赛事的合作单位也逐渐增多增强。全国排舞比赛评分规则也在推广中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全国排舞运动教练员管理办法(试行)》、《全国排舞运动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加强了我国排舞运动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通过排舞的各项交流展示活动,使排舞与我国的民族舞蹈、民俗相结合,不仅使我国的民族舞蹈得到了传承,也可以使排舞运动拥有我国民族舞蹈的特色,使排舞运动更具有新颖性,使排舞运动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深入人心。 5排舞运动参与人群性别、职业分布不均;全国排舞运动参与地区分布不均;推广方式单调,宣传力度不足;培训班形式单一,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和基层骨干;有关政府部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针对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倡导排舞运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的活动;规范排舞运动竞赛制度,发挥竞赛的促进作用,有重点、有节奏的促进排舞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积极借鉴其他项目的先进推广经验,采用多种途径对排舞运动进行有效宣传;开展全方位的排舞培训班,增设排舞论坛,加速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基层骨干储备,研发并出版排舞教材和视频教学资料;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并加大对排舞运动推广的支持力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荔生;;我国啦啦队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 朱海燕;;试析新闻媒体对职业体育赛事推广与发展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李珊珊;陈勇军;;排舞在大学公共体育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4 邓嘉;;我国健身排舞创编现状与对策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邓嘉;蒋雯;;我国高校开设排舞体育课程可行性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文英;吴步阳;;从全民健身视角审视排舞的发展前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7 刘凤云;;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排舞在学校开展的前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8 施玉凤;;温州排舞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9 鲍其安;周亚军;;研制排舞竞赛规则的原则和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10 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531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531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