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身体元语言初探
发布时间:2019-09-27 06:34
【摘要】:作为人类的共同活动,舞蹈功能的言说性和言说媒介的身体性已被认可。因此,当舞蹈进入艺术领域时,它才能凭其功能与媒介又跃迁到一个层面——审美。今天,当我们醉心于舞蹈审美的层面时,常常会忽视其功能与媒介所构成的本体价值,把自己弄得云山雾罩。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探索了舞蹈身体"元"语言的形成与价值,归纳出其三个最主要特点:它是原初的和粗糙的,但却是不竭的和不断地由"自在"走向"自为"的;它是同质性的而非异质性的(即共性的而非个性的),但却是创造性的类本质动作;它不是纯粹的"美感符号",但却是朴素的舞蹈本体。由此,我们可以历时性地返身回到这位苍老又年轻的"艺术之母"的种种原初,以便在共时状态中思考当下许多迷离的问题。
【图文】:
图1 积极体语(一个女孩在与满天飞蛾玩耍
实一、、艺蝴自第指与对于“其二”,我们可以在芭蕾舞剧《睡美人·玫瑰慢板》(见图4)中深切感受到“成长舞”的言说逻辑;同时又能感受到其“动人的展示”对语言逻辑的超越。它们都是舞蹈最终超出“仪式”而变为“纯艺术”的例子,比印第安的《熊之舞》进化许多。在现代符号学中,象征符号通常被看做是“代表其它东西的某种东西”,而它的代表能力主要取决于既定的“文化代码”。和仪式符号体系中其它具有明确语境能力的象征符号(如语言符号或行为符号)相比,,仪式舞蹈(尤其是其中的“纯舞蹈因素”)是一种从既定代码中解放出来的符号形式,它不是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
【分类号】:J706
本文编号:2542562
【图文】:
图1 积极体语(一个女孩在与满天飞蛾玩耍
实一、、艺蝴自第指与对于“其二”,我们可以在芭蕾舞剧《睡美人·玫瑰慢板》(见图4)中深切感受到“成长舞”的言说逻辑;同时又能感受到其“动人的展示”对语言逻辑的超越。它们都是舞蹈最终超出“仪式”而变为“纯艺术”的例子,比印第安的《熊之舞》进化许多。在现代符号学中,象征符号通常被看做是“代表其它东西的某种东西”,而它的代表能力主要取决于既定的“文化代码”。和仪式符号体系中其它具有明确语境能力的象征符号(如语言符号或行为符号)相比,,仪式舞蹈(尤其是其中的“纯舞蹈因素”)是一种从既定代码中解放出来的符号形式,它不是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
【分类号】:J706
本文编号:2542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54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