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雷公山地区苗族铜鼓舞文化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6 01:08
【摘要】:通过对雷公山地区高岩、掌坳、新桥和郎德四个苗族村落铜鼓舞的田野调查发现:高岩铜鼓舞由于自然地理封闭、对外文化交流贫乏、无政府干预措施,从而保留了古老的舞蹈样式,属于传统景象;掌坳铜鼓舞则在地理条件便利、文化交流广泛和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主动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属于改变景象;新桥和郎德则在交通便利、对外文化交流及政府干预的情形下,在追逐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使得铜鼓舞不受重视并最终走向消亡,属于消亡景象。由此可见,差异的文化生态必然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同走向,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贵州苗族铜鼓舞的艺术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5EC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72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正友;多姿多彩铜鼓舞[J];华夏文化;2004年01期

2 ;铜鼓舞[J];黄河之声;2006年09期

3 王静文;;文山壮族铜鼓舞和彝族铜鼓舞的比较[J];民族音乐;2010年05期

4 余未人;;雷山苗族铜鼓舞[J];当代贵州;2010年17期

5 张式敏;铜鼓舞[J];中国音乐;1981年03期

6 纪兰慰;铜鼓舞民俗文化探析[J];民族艺术;1996年02期

7 张敏;;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广南县铜鼓舞为例[J];才智;2013年01期

8 ;铜鼓舞: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J];文化月刊;2010年09期

9 ;《壮族铜鼓舞》[J];广播歌选;2012年02期

10 何茂;江彩凤;;铜鼓舞的历史溯源[J];兰台世界;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蒋兴华;雷山县苗族铜鼓舞被录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N];贵州政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郭卉;鼓之舞之动山河[N];中国民族报;2001年

3 马盛德 李端;与传说同舞[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俊勇;广西田林县平山村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瑛;云南文山壮族铜鼓舞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3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1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541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