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师舞蹈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0-10 16:39
【摘要】:文章对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课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舞蹈教学在高师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在教育与教学工作进行基础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开展舞蹈教学工作,指出舞蹈教学过程应该与理论、实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相结合。
【作者单位】: 唐山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7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香兰;略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念[J];学科教育;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文忠;数学教师培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4期

2 许占权;;论教师的课程领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1期

3 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9期

4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6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9 王笃勤,卜焕芳;自主学习与教材把握[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聂必凯;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春蕊;成人网络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胜;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利明;高师化学系课程结构的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雨强;综合理科课程开发及其支持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晓鹏;人教社高中化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评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松;尚建科;;西部高师成人教育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J];四川戏剧;2010年01期

2 周云钊;苗守艳;;成人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4期

3 薄鲜娥;;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设想[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荆玉环;;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学探析[J];文教资料;2010年08期

5 唐亚强;;从“任务驱动”谈高师舞蹈教学改革[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6 王小洁;;摆脱束缚改革的那根“绳子”[J];新课程(小学版);2009年03期

7 王朝霞;;桥梁·窗口——我心目中的《中国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05期

8 陈凤君;;关于聋校有效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9年08期

9 徐鹏;;语文教学论:尴尬的高师课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许九洲;;也论语文课堂中的知识教学——以《山中遇雨》教学为例[J];语文学刊;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春艳;魏彦;马荣华;;高师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邢登成;;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管理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3 增城市天恩学校课题组;;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颜艳;;析论幼教工作压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陈绿枝;;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点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郭琳华;;创建和谐校园 构造和谐社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谭连芳;唐妮萍;;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需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邹晖;;关于“亲其师,信其道”的浅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张晶晶;;开发校本课程,转变教学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10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曾遗荣 通讯员 胡水兵;携手共建硕果累累[N];湖北日报;2010年

2 记者 周暹;研究制订天竺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等工作[N];北京日报;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朱思标;从老百姓不满意的问题抓起[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丁炜;教师交流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5 钱诚;7位特级教师成为“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叶飞;把好入口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记者 包松娅;2010年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在京举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肖江;市政协委员建议: 沈阳申报基础教改国家级试验区[N];沈阳日报;2010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吴遵民;“师范教育”的特色不能丢[N];太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宇航;重视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诉求[N];团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政策实施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莎;综合技术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郭江红;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女童基础教育的扶持[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雪茹;论基础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付秀丽;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日本当代基础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展敏敏;全民教育背景下巴西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继先;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韩波;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彭胜生;生态视角下课堂内涵及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平亚;“生活论”教育话语的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7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547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