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地区侗族舞蹈剧场化作品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22:39
【图文】:
图 1 图 2 图 3 图 4其二,拐绕类动作:拐绕类动作主要体现在腿部膝盖的拐动上,舞者动作膝部做前后、左右直线运动或做左右的弧线运动,运动过程有时会伴随着蹲颤一般会配合胯部扭动进行,有时也会随着摆身进行,这几个动律都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拐膝盖的节奏平稳,需要跟呼吸配合进行,一次拐配合一次呼吸
一次拐配合一次呼吸,膝盖运动时吸气,到位时呼气,具体动作有“后拐步”(图 5)、“拐膝盖”(图6)等。图 5 图 6其三,扭拐类动作:扭拐类动作主要体现在胯部,即胯部的扭动,芦笙舞蹈当中没有扭胯这一个动作元素单独存在的时候,一般都是随着其他动作元素一起进行的。当扭胯与摆身一起运用时,胯部呈左右扭动,这时发力点在腰部,当扭胯与拐膝盖一起运用时,胯部则会随着膝盖拐的方向进行弧线的扭胯,这时发力点在膝盖上。其四,点脚类动作:点脚类动作主要体现在脚尖上,有点靠步、后点步、前点步等。当点脚为点靠时,动力腿前脚掌靠向主力脚掌旁向下点,侗族人形容点脚时不用“点”字,而用“插”字,也就是芦笙舞蹈当中点脚力度比较大。不过不是所有芦笙舞蹈中的点脚都是力度很大的,也有随动时靠脚稍微点一下的,如动作“点蹲步”(图 7);当点脚为后点时,,动力腿脚掌在身体斜后方做后点步,(如图 8);当点脚为前点时,动力腿向主力腿斜前伸出虚点步。(如图 9)图 7 图 8 图 9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7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珊珊;;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侗族舞蹈为例[J];黄河之声;2015年10期
2 于彬;;论侗族舞蹈中的萨岁崇拜[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3 吴建冰;李作华;;侗族民间舞蹈的稻作文化内蕴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李娜;;侗族舞蹈作品《大歌唱到山那边》之我见[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8期
5 师冠楠;;从歌舞“多耶”看侗族民间文化及审美心理[J];大众文艺;2013年08期
6 刘叶波;;侗族钹舞初探[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6期
7 覃嫔;;新晃侗傩“咚咚推”舞蹈艺术初探[J];民族论坛;2012年02期
8 李静;;论侗族芦笙舞的传承和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李静;;初探侗族原生态舞蹈[J];黄河之声;2010年19期
10 彭蔚;;从湖南怀化侗族舞蹈看其稻作文化内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建冰;;旅游影响下桂林龙胜侗族民间歌舞的文化变迁[A];桂林旅游发展研究文集(2000-2010年)[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慧君;风格性语言与非风格性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7年
2 全先锋;对学位作品之一《一百圈》的创作分析[D];西藏大学;2016年
3 张珂;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6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0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