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衡南“七巧龙”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8 10:18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在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态环境的不断变迁,导致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衡南"七巧龙"的起源发展、艺术形态、价值特征等方面进行文化学解读。通过分析衡南"七巧龙"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传承与发展衡南"七巧龙"的相关途径,以期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来源】:中华武术(研究). 2019,8(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前言
2 衡南“七巧龙”概况
    2.1 衡南“七巧龙”的形成与发展
    2.2 衡南“七巧龙”的形态特征
    2.3 衡南“七巧龙”的文化价值
3 衡南“七巧龙”传承面临的困境
    3.1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3.2 缺少政策资金
    3.3 濒临传承危机
    3.4 缺少合理地开发利用
4 衡南“七巧龙”传承发展途径
    4.1 政府主导, 制定规划政策
    4.2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4.3 构建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4.4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4.5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湘东南客家汝城“香火龙”的田野调查[J]. 邱海洪,胡建忠.  体育科研. 2017(03)
[2]从时代变迁看舞龙运动的演变特征[J]. 王国志,杨敢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11)
[3]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应松年.  中国法学. 2014(06)
[4]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J]. 姚磊.  广西社会科学. 2013(10)
[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宜昌民间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刘德培和刘德方为例[J]. 黄永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6]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 冯骥才.  民间文化论坛. 2013(01)
[7]乡村文化精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杨洪林,姚伟钧.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9)
[8]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赤水独竹漂为例[J]. 王海,邓永汉.  贵州民族研究. 2011(02)
[9]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研究[J]. 王卓.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4)
[10]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 春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硕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 徐晓琴.湖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39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39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