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河北昌黎地秧歌职业化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3:59
  昌黎地秧歌因其历史的悠久性,风貌的多样性和保存的完整性,使其入选河北省最早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但是迄今为止,针对昌黎地秧歌继承和发展的研究很少,仅有的一些研究往往也只停留在一个泛泛的传承和某些舞蹈片段的学习上,而在提供建设性保护方案的研究方面几乎没有。对此,笔者选择了一个立足于职业化视角来研究昌黎地秧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方法,从昌黎地秧歌职业化发展的角度着手,研究和探讨昌黎地秧歌在整个社会职业化传承趋势中的发展机会,通过提出实质可行的具体建议,来促使昌黎地秧歌形成一种更有内在驱动力的传承和发展方式,真正让昌黎地秧歌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拥有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 

【文章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昌黎地秧歌职业化的追溯
    第一节 昌黎地秧歌职业化发展的缘起
        一 在文化交流中萌芽
        二 在实践积累中发展
    第二节 昌黎地秧歌文化传承意识的开蒙
        一 文化保护意识逐渐得以提升
        二 众多优秀作品不断引发反响
第二章 昌黎地秧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陈旧的表演内容和落后的审美标准
    第二节 民间艺人的稀缺和泛老龄化的成员
    第三节 传承意识的怠惰和经营意识的不足
        一 缺乏正规的管理
        二 经济来源的单一
第三章 昌黎地秧歌职业化发展的利好分析
    第一节 促进民间舞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
    第三节 促进传统教与演方式的提升
        一 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二 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改进
第四章 昌黎地秧歌职业化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构建职业化教育体系
        一 提炼——去糟取精的乡间采风
        二 剖析——精准解剖元素与重构
        三 规范——有针对性的组合训练
    第二节 培养职业化舞蹈演员
        一 把握培养过程的关键要素
        二 紧抓原始素材的根本原则
        三 缩短课堂与舞台间的距离
    第三节 形成职业化运营体系
        一 建立完善的创编团队保障作品的观赏水准
        二 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保证参与成员积极性
        三 广泛参与社会互动提高知名度和公众认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在舞蹈职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J]. 景文雯.  戏剧之家. 2018(08)
[2]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在舞蹈职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J]. 杨志浩.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6)
[3]双重传统下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困境[J]. 刘晓真,彭松.  舞蹈. 2016(09)
[4]形态分析的舞蹈评论——新时期舞蹈评论的职业化取向(下编)[J].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02)
[5]形态分析的舞蹈评论——新时期舞蹈评论的职业化取向(中)[J].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01)
[6]形态分析的舞蹈评论——新时期舞蹈评论的职业化取向(上)[J]. 于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4(06)
[7]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潘志涛.  艺术评论. 2014(01)
[8]“昌黎地秧歌”在河北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路径研究[J]. 徐熳,王媚雪.  大众文艺. 2013(13)
[9]“学院派”民间舞的科学性和规范性[J]. 夏静.  艺术科技. 2013(05)
[10]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J]. 崔琳.  大众文艺. 2013(02)

博士论文
[1]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 明文军.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D]. 夏艺萌.北京舞蹈学院 2018
[2]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者对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阶段性认知[D]. 徐末子.北京舞蹈学院 2018
[3]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传统舞蹈文化的借鉴”研究[D]. 王晓迪.北京舞蹈学院 2017
[4]论原生态民间舞对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编创的意义[D]. 张川.北京舞蹈学院 2015
[5]多模态视角对海阳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 赵然.山东大学 2014
[6]天圆地方千覆履,风调水润万年长[D]. 陈磊.北京舞蹈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193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193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