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羌族萨朗舞蹈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15:47
  源自“氐羌族群”的羌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其中,羌族歌舞艺术较好的保留着羌族先民的文化习俗与乐舞技艺,从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族传统民间舞蹈中,依然能发现诸多不同时期文化因素的遗存,故这些传统歌舞形态对传承抑或认识羌族文化均弥足珍贵。“萨朗”是羌语音译,意为“跳起来,唱起来”,是羌族民间世代传承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它也是羌族民间活动中最有广泛性、普遍性的舞蹈样式之一,可出现在宗教、节庆、婚丧礼仪、民间习俗、祭祀庆典等诸多活动中,在羌族民众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形态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涵义和不同的社会功能,涉及到这一民族的宗教文化、服饰文化、生产民俗、娱乐文化等,凝结着羌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哲学思想、宇宙观、人生观等丰富的内涵。对萨朗舞蹈形态的探寻过程无疑是一个对羌族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分析与思考的过程。舞蹈形态是文化延续、传播最生动、最形象的媒介之一,暗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笔者力图从萨朗舞蹈的形态进入,对萨朗舞蹈的源流、发展、形态特征、队形调度、音乐服饰、舞蹈功能等进行深入、多维的分析研究,从而探寻这一形态背后蕴含...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羌族萨朗舞蹈形态研究


落痕迹,及羌族古代社会尚未形成统一政权的社会烙印

审美心理,羌族


羌族聚居区的服饰风格各异,几乎羌区各村寨在服饰上都存在差异。按地域和服装特色可分为:①汉川龙溪式,②坟川绵境式,③茂县赤布苏式(见图15),④茂县黑虎乡式(见图13),⑤北川青片式,⑥茂县渭门式,⑦理县蒲溪式(见图14),从服装多样性这一点看,不同样式的羌族服饰不仅反映着古羌不同支系的部图12图13落痕迹,及羌族古代社会尚未形成统一政权的社会烙印。服装的多样性也为羌族舞蹈的多元化注入了新的色彩,不同款式的羌族服饰与羌区不同地域的民间舞蹈完美融合在图15一起

观音,羌族


守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同时也敬奉川主、龙王、观音等龙王庙、东岳庙、玉图18神灵。平日里也会到汉族庙里拜神,羌族妇女们也会诚心祭拜观音娘娘祈求观音送子。在羌人家中的神皂上都会有“天、地、君、亲、师”的字迹(见图18)。3“徐平著:《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族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6年,第2(琳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舞蹈的社会功用[J]. 宋艳红.  大舞台. 2009(02)
[2]舞蹈身体元语言初探[J]. 刘建.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8(01)
[3]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J]. 罗雄岩.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4]羌族古典祭祀舞与现代沙朗[J]. 刘毓秀.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02)
[5]论羌族民间舞蹈的原生形态[J]. 杨莉.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6]舞蹈生态与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J]. 史红.  文艺研究. 2006(04)
[7]圈舞奇葩 嘉绒锅庄[J]. 梦子.  中国西藏(中文版). 2005(06)
[8]羌族社会伦理思想简论[J]. 杨健吾.  社会科学研究. 2005(04)
[9]羌族舞蹈的田野考察分析报告[J]. 熊妍.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4(S1)
[10]民间舞蹈的本质[J]. 田丽萍.  大舞台. 2004(05)



本文编号:3289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289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