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舞街乐作的“乐和”美
发布时间:2017-05-09 11:11
本文关键词:论歌舞街乐作的“乐和”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乐作是哈尼族和彝族共有的群众性的民间舞蹈,其表演形式为歌——舞——乐三位一体,流传于滇南红河县和相邻的元阳县的哈尼族彝族聚居区。乐作也是阿扎河乡歌舞街活动的主体内容,具有较高的自娱性、观赏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当地人民喜闻乐见且颇具影响的艺术形式。本文选取阿扎河乡歌舞街活动中所表演的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中首先阐述了阿扎河地区的地理人文背景,然后通过歌舞街与哈尼族苦扎扎节,彝族和哈尼族共同参与的关系,对歌舞街的历史源流进行探析,并对歌舞街的实况和影响进行描述和分析。然后笔者对乐作的源流,流传以及特征进行系列的探讨。最后笔者通过对乐作特征的捕捉,结合乐作与人民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的精神诉求,“和”的美学观,来论证乐作与歌舞街的“乐和”美。
【关键词】:阿扎河 歌舞街 乐作“乐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22.2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0
- 第一章 阿扎河乡地理人文概述10-14
- 第一节 阿扎河乡地理概述10-11
- 第二节 阿扎河乡人文概述11-14
- 一 红河县历史沿革11
- 二 多元民族文化11-14
- 第二章 阿扎河乡“千年万人”歌舞街14-21
- 第一节 歌舞街历史探源14-17
- 一 源于“苦扎扎”说14-15
- 二 源于民族共同创造说15-17
- 第二节 歌舞街的现代影响17-21
- 一 歌舞街活动概述17-18
- 二 歌舞街活动与旅游文化18-21
- 第三章 “同源异流”乐作舞21-36
- 第一节 乐作舞的起源21-22
- 第二节 乐作舞的流传22-24
- 一 哈尼族乐作舞22-23
- 二 彝族乐作舞23-24
- 第三节 乐作舞的本体特征24-36
- 一 彝族乐作舞24-33
- 二 哈尼族乐作舞33-36
- 第四章 乐作与歌舞街的“乐和”美36-45
- 第一节 “乐”与政通36-39
- 一 娱乐、审美功能36
- 二 教化功能36-38
- 三 延续生命的功能38-39
- 第二节 “和”的精神诉求39-41
- 一 团结、和睦的社会生活39-40
- 二 多元、和谐的民族文化40-41
- 第三节 歌舞街中的“乐和”美41-45
- 一“和”的美学观41-42
- 二 音乐中的“和”42-43
- 三 歌舞街的“乐和”43-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雪琼;钱俊希;陈岚雪;;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2 聂乾先;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型及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04期
3 张国升;滇南彝族尼苏“乐作舞”剖释[J];民族艺术研究;199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歌舞街乐作的“乐和”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