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8 07:06

  本文关键词:舞蹈意境初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

舞蹈意境初论

官效臣  

【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组成要素。“意境”的产生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切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脉联系,并且鲜明地表现在各个门类之中。因此,深入了解和挖掘“意境”在各个艺术门类中的特点,对于更深切的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并彰显其当代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从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人们探讨最多的是与诗歌、与绘画有关的意境理论,而在其它艺术门类中的意境探讨则并不突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跟诗歌与绘画长期占据艺术领域的主流有关。从总体上说,作为成长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土壤中的审美范畴,意境的应用范围应该是更为宽广的,尤其是在已经步入现代的当下,深入挖掘其它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意境要素,探索其内在的意境构成特点,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重新发扬传统文化、促进艺术创造和更新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舞蹈意境的探索上,探讨舞蹈意境的理论内涵、构造特点、美学特征,并为当下的舞蹈艺术实践提供指导,凸显其当代价值。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舞蹈意境的内涵分析。本章在全面掌握中国传统意境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舞蹈意境的独特内涵和深层意蕴,在把握舞蹈艺术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舞蹈意境的内涵包括主客统一——舞蹈的情感世界与肢体审美形式的内在贯通;情景交融——舞蹈内外本体世界的圆融相交;虚实相生——现实的舞蹈世界与宇宙元气的超越融合等几个方面。 二、舞蹈意境的生成过程。本章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舞蹈意境的生成特点,突出舞蹈意境在生成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由此展现舞蹈意境与其它艺术形式中的意境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舞蹈意境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形式美的导引、情感的渗透以及舞台设计的推动等方面。 三、舞蹈意境的文化价值。本章在充分挖掘舞蹈艺术的内涵、特征及其生成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开掘舞蹈艺术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舞蹈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对抗当下舞蹈艺术中的非艺术性问题这两个方面展现舞蹈意境的内在意蕴及其对舞蹈艺术发展的功用。 当下研究界对于舞蹈意境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状态。舞蹈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艺术,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对技能的训练和重视远远超过了对舞蹈艺术本身的研究和总结,尤其是对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与舞蹈艺术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传统文化、美学理念对于现代舞蹈发展的所具有的启示性研究,在舞蹈艺术领域内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下愈来愈注重舞蹈艺术中的技能性要素的状况下,要想真正提升舞蹈中的深度内涵,使其担当起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责任,引领人们进入超越的自由之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作为长期滋润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范畴,,在提升艺术作品的超越性方面有着卓越的功效,浸润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精华。因此,我们当下的舞蹈研究,应该在舞蹈意境方面加大自身研究的力度,使舞蹈意境的研究深入到我们的舞蹈艺术内部,真正成为能够引领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新的时代范畴,同时也使舞蹈艺术在当代社会中成为能够完善人们心灵、造就完善人格的美的艺术,真正将自身的地位提高到与国民素质进步相关联的层面上来,为现代完善人格的建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禾;论舞蹈意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何群;舞蹈意境的生成与人物关系的确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龙健才,李映山;论艺术的形式美及形式美的创造[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王菲;;浅谈舞蹈表演的情感世界[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5 黄明珠;意境与舞蹈艺术鉴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肖艳华;;论舞之意境美[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年01期

8 蔡霞;;论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台;2014年02期

9 易菲;;艺术意境论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魏冰;;情感浸润中的舞蹈艺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4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5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6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7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博;;经典、经典化与经典的危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洁;浅谈舞蹈的美育功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陈旭光;;舞蹈艺术的“抽象”与“移情”——兼及其他几对关于舞蹈艺术与审美的二元对立范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孙爱莉;;谈民族舞蹈的情感、风格与气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7期

5 刘同春;舞以传情 舞以尽意——论舞蹈艺术的抒情性[J];剧影月报;2005年04期

6 胡海涛;;美学视角下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J];芒种;2012年05期

7 沈鹏;互相制约——讨论形式与内容的一封信[J];美术;1981年12期

8 贺苏;艺术创新与审美规范[J];美术;1983年11期

9 冯百跃;舞蹈感觉再寻觅[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10 孙晓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平;;舞蹈书写的轨迹——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而作[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张晓红;;舞蹈理论与技能的相辅关系——谈普通高校舞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3 ;《舞蹈学词典》词条汇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于宏亮;刘亚琳;;应用型人才视角下舞蹈学(体育方向)专业培养模式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王群;刘徽;王欣;;普通高校舞蹈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22期

6 盖伊·莫里斯;张延杰;;舞蹈研究与文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陈亚芳;;对高校舞蹈学专业如何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17期

8 张雷雷;;论知识舞蹈的创作[J];青年文学家;2010年11期

9 徐小健;;创设快乐的舞蹈课堂[J];教育艺术;2013年01期

10 游惠海;舞蹈的繁荣依靠党的培育[J];舞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亚娟;;后奥运时代下体育院校舞蹈类专业的定位与责任[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柴亚萍;;让舞蹈为孩子们带来快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萍 浙江省平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创作室,副研究馆员;[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著名舞蹈家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吕艺生;[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汪建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汪建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车延芬;[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于平;[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黄际影;[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素琴 刘建;[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中国舞蹈家协会;[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颃;“凝视”与“超越凝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刘漫;唱曲舞蹈考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王昕;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晓东;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峰;[D];延边大学;2008年

2 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想想;执着地追求 大胆地探索[D];河南大学;2011年

4 许恩;吴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安家彤;瑜伽训练对舞蹈技能训练的补助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宋颖;普通高校开设舞蹈选修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树;由中国古典舞蹈看舞蹈与音乐的同构关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冷英嘉;族群文化与舞蹈审美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会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舞蹈意境初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7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