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8 10:00

  本文关键词:我国校园舞蹈的现状调查及理论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体育学院》 2012年

陕北秧歌学校教育研究

张丽青  

【摘要】:陕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之一,也是陕北人民优秀的文化之一,2006年被列入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陕北地区对人民的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陕北秧歌这种优秀的民间文化,促使了陕北人民对生活的追求,成为陕北人民的一种人生实践方式。它给人们一种精神团结,积极向上的行为范导。2007年秋季陕北秧歌被延安教育局研究决定开设地方特色教育,陕北秧歌第一次进入学校课堂,从而逐渐在中学开展起来。陕北秧歌学校教育活动也由此被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中来。 本文对于陕北秧歌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可以达到进一步促进陕北秧歌在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开展,可以丰富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更好地普及民间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理论上还可以为今后陕北秧歌及其他民间传统舞蹈在教学内容上和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丰富并充实民间传统舞蹈学校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理论教育意义上,为中学生了解并掌握陕北秧歌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健身娱乐价值及教学方法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促进陕北秧歌在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从而也为更好地推动陕北秧歌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实施以及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依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民间传统文化学校教育的角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陕北秧歌的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价值及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经过问卷调查得知,目前陕北秧歌学校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延安榆林陕北秧歌集中地两大地区学校教育的问卷调查得出,陕北秧歌虽然以特色课程进入了课堂,但是,在政府资金缺乏、学校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匮乏等原因下,在实施陕北秧歌学校教过程中只停留在形式。在调查中学生的想学习陕北秧歌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对陕北秧歌学生参加汇演活动调查分析,学生对陕北秧歌表现很大的参与度。从而表现出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学生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对民族文化热爱,体现了和谐校园的民族文化生活。 陕北秧歌学校教育活动走进课堂,可以有效的保护好陕北秧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丰富校园文化,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对陕北秧歌学校教育的现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陕北秧歌学校教育活动在陕北地区开课率低,没有成为学校教育课中的热门课程之一,缺乏行之有效的发展陕北秧歌学习教育策略。第二,陕北秧歌学校教育活动目前在中学的专业授课教师较少,不能满足学校教学需求,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未能颁发行之有效的政策,缺乏监督和管理。第三,陕北秧歌有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等。通过开展陕北秧歌学校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娱乐、加强交流、促进和谐校园,更好地保护好陕北秧歌,发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第四,陕北秧歌教育活动缺乏宣传,中学生认知程度表现缺乏。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陕北秧歌教学硬件设施。 针对陕北秧歌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陕北秧歌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对人民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是应该得到保护和发展的,然而要保护和发展陕北秧歌文化艺术就必须为其创造发展环境、空间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一,陕北秧歌学校教育工作就成为了保护好陕北秧歌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应该足够重视陕北秧歌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活动工作,对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化。第二,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秧歌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增加对教育资金的投入。第三,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多开展秧歌教育活动演出、比赛以及秧歌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培训工作。第四,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实施者应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教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月;;论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 许良;;陕北秧歌沿革的文化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叶娜;浅谈校园舞蹈的历史、现状和开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何群;我国校园舞蹈的现状调查及理论构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克明;;陕北秧歌:来自远古的狂欢[J];博览群书;2007年10期

6 蒙昌敏;;论延安新秧歌对传统陕北秧歌的重构[J];大家;2010年24期

7 姚琳;;从风格特征看胶州秧歌的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1期

8 周小华;;听:花开心音……——四年级艺术《陕北秧歌》教学反思[J];儿童音乐;2007年07期

9 孙丽;;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10 王颖;;大众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其推广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倩;中小学舞蹈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晓虹;;试析陕西农业生产民俗的区域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梁宇;;浅谈吴越地域的舞蹈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3 安荣银;;“到民间去”——从定县秧歌调查、整理到新秧歌运动[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2期

4 许良;;陕北秧歌沿革的文化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谢仁桃;;健身秧歌改善肥胖中年女性形态指标的实证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9期

6 纪平;熊柏军;刘琪;;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风格的探寻[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2期

7 慕羽;西方音乐剧探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罗雄岩;“胡旋舞”与绿洲文化传承新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杨云;;晋南社火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冯百跃;;回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滞后根源解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梦薇;;试析镇山村民族传统教育现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杰文;;灯节与秧歌——关于秧歌起源的历史地理学研究[A];民族遗产(第三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吉灿忠;武术“文化空间”论绎[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8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萍;幼师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曼姝;胶州秧歌的传统与现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向东;“晋州官伞”乐舞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俊勇;广西田林县平山村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程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教学网站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涂远娜;〈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国贞;民间舞蹈“九鲤舞”的舞蹈形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史琰琰;山西翼城花鼓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徒炳坤,曾芊;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张晶;少数民族体育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3 叶娜;浅谈校园舞蹈的历史、现状和开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平心;试论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兼谈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王国宾,平心 ,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田丽萍,王淑艳;关于普通班和舞蹈班儿童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何群;我国校园舞蹈的现状调查及理论构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克明;;陕北秧歌:来自远古的狂欢[J];博览群书;2007年10期

9 冯张昌;新兴健身项目—健身秧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王婷;;舞蹈创作中的审美探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功振;;陕北秧歌的起源及其嬗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陕北秧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刘蓉;;陕北秧歌的原始性特征[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谷鹏飞;;论陕北民间秧歌的现代社会功能[J];榆林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薛晓旭;;陕北秧歌初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许良;;陕北秧歌沿革的文化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李婷婷;杜学工;周凯;;高校开展陕北秧歌的可行性探讨[J];科技资讯;2009年11期

8 党子奇;;陕北秧歌多维度传播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杜学工;;陕北秧歌健身价值探析[J];价值工程;2011年11期

10 郭秦岭;苏力;;陕北秧歌引进高校健美操课程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维全;王永利;;红红火火的陕北秧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开方;;舞坛奔波六十载[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〇一一年)[C];2011年

3 李霜叶;;服务与生存——新时期教师角色小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叶金花;;浅谈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5 陈莉;;三结合转化潜能生的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6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王万章;崔学勤;王路;;老年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8 白帆;;保亭县黎族民间舞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张玉琪;;提高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人文素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杰;[N];榆林日报;2010年

2 杨晓梅;[N];陕西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宋炜;[N];榆林日报;2011年

4 记者 赵婷;[N];北京日报;2005年

5 车铁范;[N];中国档案报;2001年

6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N];长治日报;2005年

7 程方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马盛德;[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马盛德 李端;[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马盛德 李端;[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青;陕北秧歌学校教育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2 常静;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3 曹云;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分析及青青角色唱段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晓昱;中国西北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巴战龙;社区发展与裕固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王慧;晚清至抗日战争前归绥地区学校及学运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金一清;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敏;学校教育中保护小学生人格权的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校园舞蹈的现状调查及理论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7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