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汾阳地秧歌中武场秧歌课堂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8:01

  本文关键词:汾阳地秧歌中武场秧歌课堂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汾阳地秧歌 武场秧歌 课堂教学


【摘要】:山西简称晋,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之东,十年九旱,它承载着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厚重历史,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人们祈雨、祈福、祈盼丰收的活动是其重要的民俗活动,它具有鲜明的黄河农耕文化特征。在晋西,有一个历来少雨干旱的地区,即吕梁境内的汾阳。汾阳历史上长期处于中原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融地带,人民尚武习文,文化包罗万象,古时人民祈福求雨的各种民俗活动,其中汾阳地秧歌广受百姓的追捧和喜爱,一直流传至今。汾阳地秧歌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它的舞蹈动作,音律节奏、表演套路、唱词艺术有着独特韵味,蕴含有丰富的艺术元素。随着社会公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对于民间舞蹈越来越重视,山西汾阳地秧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汉族民间艺术,进入公众视野,被大家所关注。其中以舞蹈为主的“武场秧歌”地方特色鲜明,艺术价值重大,研究汾阳地秧歌中武场秧歌对于我国黄河流域古代农耕文化研究和山西民间民俗等非物质文明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帮助。目前对汾阳地秧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汾阳地秧歌文场秧歌的研究上,对于武场秧歌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对汾阳地秧歌中的武场秧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武场地秧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从而为汾阳地秧歌武场秧歌的教学创新提供建议。这对于宣扬和发展武场秧歌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艺术文化,也有利于引导现代民间舞蹈活动的开展。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汾阳地秧歌武场秧歌的表现形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汾阳地秧歌的背景渊源,首先概述了汾阳地秧歌的历史渊源;其次对汾阳地秧歌的活动概况做了简要阐述;最后分析了汾阳地秧歌的发展现状。第二章围绕武场秧歌作了详细介绍,主要涉及音乐与乐器、舞蹈动作、表演方式及服饰造型四个方面。第三章为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分析武场秧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把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课堂,探究教学形式和方法。第四章分析了武场秧歌的多元继承和发展,提出在现实和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艺术。
【关键词】:汾阳地秧歌 武场秧歌 课堂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11-4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绪论10-14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0
  • 二、文献综述10-12
  • 1、山西秧歌文化价值10-11
  • 2、山西秧歌风格特征11-12
  • 3、山西秧歌教学与传播12
  • 三、研究内容12-13
  • 四、研究思路13
  • 五、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山西汾阳地秧歌的背景渊源及现状14-16
  • 1.1 山西汾阳地秧歌的历史渊源14
  • 1.2 汾阳地秧歌活动概况14-15
  • 1.3 汾阳地秧歌的发展现状15-16
  • 第二章 武场秧歌的表演形式16-24
  • 2.1 武场秧歌的音乐与乐器16-18
  • 2.1.1 主奏乐器16
  • 2.1.2 伴奏乐器16
  • 2.1.3 锣鼓点具有一定固定模式16-18
  • 2.2 武场秧歌的舞蹈动作及风格18-19
  • 2.3 武场秧歌表演方式19-21
  • 2.3.1 场地表演掏场子19-21
  • 2.3.2 台上的舞蹈表演21
  • 2.4 武场秧歌的服饰造型21-24
  • 第三章 武场秧歌的课堂教学24-37
  • 3.1 教学内容24-33
  • 3.1.1 武场秧歌的基本手式步伐24-26
  • 3.1.2 武场秧歌的基本动作26-30
  • 3.1.3 武场秧歌的综合组合30-33
  • 3.2 教学组织33-34
  • 3.2.1 班级授课组织33-34
  • 3.2.2 秧歌兴趣小组34
  • 3.2.3 武场秧歌比赛和演出34
  • 3.3 教学方法34-37
  • 3.3.1 示范教学法35
  • 3.3.2 语言教学法35
  • 3.3.3 影像教学法35-37
  • 第四章 汾阳武场秧歌的多元继承和发展37-40
  • 4.1 武场秧歌的多元继承37
  • 4.2 加强教学中技术性与知识性的结合37-38
  • 4.3 融入现代舞蹈元素丰富武场秧歌38
  • 4.4 加强武场秧歌在民间、学院、市场间的互动38-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44-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1-52
  • 承诺书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广;;“伞头秧歌”表演形式和舞蹈动作特征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海燕;关于祁太秧歌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4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84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