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转腰”与中国古典舞
本文关键词:“云肩转腰”与中国古典舞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舞 动律 相结合 动作 气韵 武术 审美特征 动势 阴阳 圆运动
【摘要】:正中国古典舞是从我国的传统戏曲舞蹈、武术、古代艺术资源中挖掘筛选、整合创造而来的。在中国古典舞中,"拧、倾、圆、曲,形、神、劲、律"是总体要求与突出特征,而这八个字都是通过腰部的运动来演变产生姿态及动律的。腰的运动为中国古典舞的各
【作者单位】: 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动律 相结合 动作 气韵 武术 审美特征 动势 阴阳 圆运动
【分类号】:J722.4
【正文快照】: 中国古典舞是从我国的传统戏曲舞蹈、武术、古代艺术资源中挖掘筛选、整合创造而来的。在中国古典舞中,“拧、倾、圆、曲,形、神、劲、律”是总体要求与突出特征,而这八个字都是通过腰部的运动来演变产生姿态及动律的。腰的运动为中国古典舞的各种姿态、韵律及动势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流水;中国古典舞有无"真身"?[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叶宁 ,李正一 ,资华筠 ,郜大琨 ,王克芬 ,王佩英 ,孙颖 ,高成明 ,冯双白;中国古典舞学术论坛专家发言选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李正一,吕艺生;关于中国古典舞的指导思想问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4 于平;以“中国古典舞”的名义及其他——论中国古典舞学科的文化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孙祖绥;“拧”——中国古典舞动态美的支柱[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2期
6 赵林春;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点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国古典舞表演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唐满城;世纪之交——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期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马佳;;浅谈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J];音乐生活;2007年05期
10 朱■渊;对中国古典舞特性的科学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美怡;;舞成人所不能舞——儿童舞蹈成功的要素[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2 刘敏;;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校外少儿舞蹈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3 金秋;;原生态稻作民俗传承研究(节选)——透视苗族舞蹈[A];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5年
4 李瑛;;少儿舞蹈特性对少儿舞蹈编排的影响[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5 林荣钦;;对当代流行歌曲中歌词低俗化现象的反思[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王立元;《木兰》:创新演绎中国古典舞[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薛伟;传承创新陶冶心灵[N];安徽日报;2005年
3 卿青;起舞婆娑叩问生命[N];北京日报;2009年
4 孙茜;高端对话 学科互动 共探中国古典舞发展之途[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于平;论题的性质与论说的意识[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张鼎;中国古典舞追求什么[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于平;论题的性质与论说的意识[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罗斌(文代会代表);“和”,,中国古典舞的内在品格[N];中国艺术报;2006年
9 王克芬;读《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史》有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杨木;中国古典舞晚会《水色天香》京城“起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锟;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健勇;探究中国古典舞发展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3 彭婵;中国古典舞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黎雪;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训练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蕾;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之审美差异性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裴亚建;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娇璐;探究中国戏曲艺术对中国舞蹈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车延芬;中国古典舞之发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胡昭f ;身韵·意境·生命[D];汕头大学;2004年
10 梁泉;中国古典舞“流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本文编号:71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71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