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高职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以赛促教”高职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以赛促教 赛训合一 以赛促学 精品建设 综合教学
【摘要】:"以赛促教"是舞蹈系在学院升格为高职后,借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东风和教育教学平台拓宽的有利条件,在高等舞蹈表演人才目标培养模式上的一种新探索,它以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实践演出和舞蹈比赛为出发点,将严格的比赛规格和要求与同时期舞蹈教学发展水平相结合,以赛为眼,以赛创优,从而明确自身在同类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和方向,全面提升相应的训练要求和审美标准,并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贯彻执行,从目标和结果两方面入手,强化素质教育,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促进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步入有针对性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关键词】: 以赛促教 赛训合一 以赛促学 精品建设 综合教学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研项目《“以赛促教”——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Y200909822)
【分类号】:J712-4
【正文快照】: 自从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国家及各地方教育部门,对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与支持,普通中小学逐步开足、开齐艺术必修课,普通大学开设部分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楠;;探索有我院特色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殷宝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9年10期
3 唐贤清;廖加丰;;对外汉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4 李会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建设和“市场型”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5 蔺建英;;地方新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03期
6 郭艳珠;;企业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价值工程;2010年31期
7 肖沂;;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学科中的应用——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8 郭佩英;亢何;梁红涛;;对理工科类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年02期
9 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刘光明;刘德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明;邵秀英;;21世纪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张泮洲;;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兼论如何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3 王华;;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7 李荣日;刘晓莉;刘东升;;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9 刘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毓秋;;应用型心理测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严;昆明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N];昆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4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永霞;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N];酒泉日报;2010年
6 董伟;企业万名员工研发人才不足3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8 江西农业大学 易文龙 王映龙;市场呼唤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韩晖;“十二五”期间—— 我市培养技能人才至少35万[N];常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守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媛;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7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刘春堂;XX移动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1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0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