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文化的艺术演绎高端论坛
本文关键词:爱情文化的艺术演绎高端论坛
更多相关文章: 长恨歌 爱情悲剧 演绎 情人节 文化精神 舞台艺术 旅游文化 传统爱情 爱情观 舞剧
【摘要】:由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爱情文化的艺术演绎高端论坛"活动于2009年8月25日在临潼华清池举行,来自省内文化界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人士约60人出席了该论坛。论坛会上,八名专家学者以"七夕"为话题,纵论爱情艺术演绎,漫谈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对弘扬中华传统爱情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核动影响力。本刊现予以刊登其文章摘要,以期引起关注。
【关键词】: 长恨歌 爱情悲剧 演绎 情人节 文化精神 舞台艺术 旅游文化 传统爱情 爱情观 舞剧
【分类号】:J723
【正文快照】: (摘要)致辞魏铁平(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首先,我谨代表陕西旅游公司、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对各位专家教授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七夕情人节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节日之一,举办“七夕中华情人节”就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临龙;;关于大型情景歌舞《长恨歌》旅游品牌的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04期
2 许宏伟;;一篇“长恨”有风情——白居易《长恨歌》赏析[J];写作;2003年14期
3 吴世娟;;略论《长恨歌》主题的双重性[J];美与时代;2007年05期
4 杨杨;;一篇长恨有风情——试论长恨歌的小说化创作[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5 杨槟;;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J];南方论刊;2000年09期
6 张爱君;;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解读[J];电影评介;2008年22期
7 肖伟义;;《长恨歌》只是个传说——且谈自我赏析中的几个问题[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2期
8 黄世中;;《长恨歌》的创作动因及深层意蕴[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李青燕;;长恨一歌千古叹——浅析《长恨歌》的主题[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年07期
10 宗小荣;;《长恨歌》象征意蕴试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家;;京剧呼唤新的文化精神[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梁归智;;浪子风流——《水浒传》与元曲文化精神脉络考索[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咏;;试论转型期应倡导的当代文化精神[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吴中杰;;上海的文化精神(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孝红;杨建霞;李孝志;;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考与探索[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何荣智;冯广宏;;西蜀水文化精神新论[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马知遥;;寒食、清明的人文传播和现代传承——以山东当地清明节习俗为例[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8 李延保;;珍视传统 凝聚精神——兼谈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黄小芳;;王安忆《长恨歌》的语言艺术[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王建军;;对地方教育史研究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骊平;舞剧《长恨歌》在华清池上演[N];消费日报;2008年
2 本版编辑邋冯双白 陈忠实 叶广芩 王蕴明 赵国政 吕品田;当代旅游与传统审美的完美融合[N];光明日报;2008年
3 秦峰邋郭青;华清池为抗震救灾记者专场上演《长恨歌》[N];陕西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丁一岚;《长恨歌》为何“饮恨”院线发行?[N];中国电影报;2005年
5 大任;捷报网擅播《长恨歌》 法院判赔8000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石贵明;陕旅破题或自《长恨歌》始[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常扬;舞剧《长恨歌》[N];陕西日报;2007年
8 记者 安涛邋郭青;长恨歌模式探讨高端论坛在西安举行[N];陕西日报;2007年
9 吴鹤沪;联和电影院线国庆市场分析[N];中国电影报;2005年
10 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课题组邋执笔:段亚明 曹敏杰 张雅丽;《长恨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N];陕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爱民;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陈二林;“哲学突破”中的孙子[D];复旦大学;2007年
4 庄文永;陈香梅文学中的文化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李长虹;“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文化精神[D];吉林大学;2007年
7 罗英华;唐宋时期杨贵妃题材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向志柱;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君;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跃;语文教材文化建构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敬源;网络恶搞文化的传播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泽明;哲学与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瑕;《世说新语》的文化精神新论[D];江南大学;2009年
6 姜晓丽;瑶族村寨中的育儿习俗[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龚德慧;汉代平面图案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超;以“世代”透视创世纪诗社的风格流变[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伟生;范宽《溪山行旅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韩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构[D];华侨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1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0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