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0:28
本文关键词: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研究
【摘要】:本文的研究重点将放在“意象”这一美学学概念之上,通过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当中“意”与“象”的涵义与关系;“意象”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舞蹈如何体现“意象”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林怀民之意象类舞蹈作品的特点;他是运用何种种特殊的言说方式,即表现手法来体现“意象”;他的意象类舞蹈作品基于什么因素而创作,并得到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本文通过林怀民舞蹈作品之源、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分析、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之启示三个篇章对林怀民的意象类作品进行研究。 第一章内容,笔者从林怀民的家庭影响以及成长经历入手,努力探寻林怀民作品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原因让林怀民成为了台湾六、七十年代文坛的宠儿?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林怀民“弃笔从舞”?是什么激发了林怀民的创作心理能?又什么因素促使了他的创作风格改变?这些问题是在文章初始力图研究清楚的,更是需要研究清楚的,只有了解了作品产生之根源才能够更好地深入分析作品本身。 找到林怀民舞蹈作品的“根”是重要的,而由对“根”的研究扩展到对“枝叶”的研究更是必要的。第二章内容层层深入,在第一节中,笔者会依照林怀民所创作部分舞蹈作品的不同选材方向进行横向分类,并对这些经典舞蹈作品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归纳出林怀民舞蹈作品风格的转变。在第二节内容当中,笔者将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本体与审美旨归——“意象”入手,对“卜筮的意象”、“表现的意象”与“审美的意象”三个方面深入探究“意象”的深层次意义,并且对“意象”与“意境”这一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由此深入到本节的第二部分“舞蹈意象”解读。在此部分中,舞蹈的特殊性是主要说明的内容,而后是对舞蹈如何表现“意象”、“舞蹈意象”如何为观众所接受这两个问题的解释。再次深入,则到具体分析的层面,即对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的分析。在具体分析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的过程之中,则会从身体语言、构图调度、服装、音乐、舞美设计五个方而,深入分析舞蹈作品当中的极富“东方特色”的意象表现。 在经过前两章内容的分析之后,林怀民的意象类舞蹈作品特点以及其独特的舞蹈表现手法都逐渐突显出来。然而,我们通过研究林怀民作品的根源及表现能够得到什么这才是重要的。本文第三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节内容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归结出林怀民在意象类舞蹈作品当中所强调的艺术追求;而第二节便是针对当今舞蹈界存在的问题,力图从林怀民的意象类舞蹈作品中寻找出些许启示
【关键词】:林怀民 云门舞集 意象 舞蹈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722.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7-8
- 第二节 本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8-11
-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11-14
- 第一章 林怀民舞蹈作品之源14-25
- 第一节 家庭教育15-20
- 第二节 海外经历20-23
- 第一章 小结23-25
- 第二章 林怀民的意象类舞蹈作品剖析25-51
- 第一节 林怀民的主要舞蹈作品25-34
- 第二节 "意象"之解读34-38
- 第三节 "舞蹈意象"之解读38-42
- 第四节 林怀民"手中的意象"解读——意象类舞蹈作品剖析42-50
- 第二章 小结50-51
- 第三章 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之启示51-61
- 第一节 林怀民在意象类舞蹈作品中的艺术追求51-57
- 第二节 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之启示57-60
- 第三章 小结60-61
-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怀民;余秋雨;;舞蹈与文化的对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超;;舞言舞说关于现代舞舞蹈语言的探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赵洁;;论林怀民融汇中西文化创作舞蹈的美学思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S1期
4 刘晓真;把意义还给身体——阅读云门舞集《水月》[J];艺术评论;2004年08期
,本文编号:802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025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