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课堂”对晋北踢鼓子秧歌教材建设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非遗进课堂”对晋北踢鼓子秧歌教材建设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踢鼓子秧歌 教材建设 非遗进课堂 保护与传承
【摘要】:论文从"非遗进课堂"的层面,以晋北踢鼓子秧歌为例,探讨了作为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如何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晋北踢鼓子秧歌教材建设,来弥补我校民间舞蹈教学中本土民间舞蹈教材的缺失,同时依托高校教学平台,培养踢鼓子秧歌传承人,完善踢鼓子秧歌保护与传承的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踢鼓子秧歌 教材建设 非遗进课堂 保护与传承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踢鼓子秧歌已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布于朔州、大同等地区。关于踢鼓子秧歌的表演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踢鼓、踢鼓,以踢为主,不踢不叫踢鼓子秧歌。”其因舞者手腕系小鼓以脚踢之得名,后鼓失传,目前只是保留了男角“鼓子”的称号。1955年以来,许多前辈都对踢鼓子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淑君;;对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教材的分析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2 张栌文;;古筝练习曲教材存在问题及建议[J];北方音乐;2010年04期
3 郭德钢;;手风琴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音乐创作;2010年03期
4 张娅妮;;高等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教材建设研究[J];黄河之声;2010年06期
5 杨诗英;李德鑫;蔡骈;艾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课程立体化教材构建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3期
6 高美玲;;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材研究综述[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7 杨丽霞;;管窥中国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发展状况——对三部高师视唱练耳教材的调查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张佩宜;;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初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杨殿斛;;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课程建设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许文涛;;对高师钢琴基础课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艺术探索;2007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印真;;关于复调共同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林冰清;;世界民族音乐教育构想[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李晓芳;晋舞醉倒省内外行家[N];山西日报;2011年
2 刘辉;教材要兼顾学术与实践[N];音乐周报;2008年
3 白宁;让明天的歌声更动听[N];音乐周报;2008年
4 刘辉;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N];音乐周报;2008年
5 于平;舞蹈书写的轨迹[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欣文;全国高校音乐治疗教学交流会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汪建根;竹笛教育,,再不能各行其是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壮;羌族舞蹈教材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杨琳琳;三部视唱练耳教材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建新;源自原生态舞蹈的高校教材探索[D];山西大学;2011年
4 张秋芳;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学科三本教材的比较及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苑文颖;四部键盘和声译著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李坤;论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任丽君;论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形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文华;论二人台艺术中蒙古族音乐文化因素[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倩;声乐艺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17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1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