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乐舞“查玛”艺术
发布时间:2017-09-11 10:43
本文关键词:论佛教乐舞“查玛”艺术
【摘要】: 本文以藏传佛教乐舞“查玛”艺术及其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为对象进行了研究。藏传佛教乐舞“查玛”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蕴涵着复杂而深邃的宗教哲学与思想内容。不但如此,作为蒙、藏民族历史与文化长期交流的产物,又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藏传佛教乐舞“查玛”艺术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对查玛乐舞的内容形式、表现特征及对蒙古族音乐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查玛乐舞是怎样在蒙古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并形成为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种类。另一方面,深入分析佛教乐舞查玛艺术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受到的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形态之影响。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藏传佛教相关领域的研究及蒙古族文化习俗的研究,而且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变迁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引言、五个章节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引言着重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研究概况和研究成果以及搜集资料等。本文第一章“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入及蒙古化进程”,探讨和梳理了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历史根源及蒙古族文化特性的佛教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第二章“查玛乐舞的起源和传播”,概述了查玛乐舞产生的文化土壤与人文环境等因素及查玛乐舞的传播之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查玛乐舞面具、服饰及乐器、乐队”,探讨查玛乐舞的面具、服饰及乐器、乐队在查玛乐舞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四章“查玛乐舞表演程序、内容及角色”,本章探讨的是查玛乐舞的核心部分,是本课题之研究重点,主要对查玛乐舞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进行了论述;第五章“查玛乐舞与蒙古民俗、舞蹈之关系”,探讨了查玛乐舞与蒙古舞蹈相互影响及作用;结语部分提出藏传佛教乐舞查玛艺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行为,在蒙古地区的传播过程中对蒙古族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并形成为独特的佛教艺术形式这一重要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藏传佛教 查玛乐舞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722.2;J608
【目录】:
- 引言7-15
- 第一章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入及蒙古化进程15-19
- 一、藏传佛教的传入及发展15-17
- (一) 蒙古民族与藏传佛教的初次接触15-16
- (二) 蒙古民族与藏传佛教之缘16-17
- (三) 蒙古民族之命运与藏传佛教17
- 二、藏传佛教的蒙古化与对蒙古文化的影响17-19
- (一) 藏传佛教之蒙古化18-19
- (二) 藏传佛教文化与蒙古文化19
- 第二章 “查玛”乐舞的起源与传播19-30
- 一、“查玛”乐舞的起源20-23
- (一) 佛教乐舞羌姆之形成因缘20-22
- (二) 查玛乐舞之形成史因22-23
- 二、“查玛”乐舞的传播23-30
- (一) “博”艺术与“查玛”艺术之共性特征23-28
- (二) 寺庙与僧侣对“查玛”乐舞的影响28-29
- (三) 寺庙佛事活动与查玛乐舞表演29-30
- 第三章 “查玛”乐舞面具、服饰及乐队30-42
- 一、“查玛”乐舞面具及服饰31-37
- (一) 查玛乐舞面具的起源及传播31-33
- (二) “查玛”乐舞面具的种类及服饰33-37
- 二、“查玛”乐舞的伴奏乐器及乐队37-42
- (一) “查玛”乐舞的乐器38-40
- (二) “查玛”乐舞的乐队40-42
- 第四章“查玛”乐舞表演程序、内容及角色42-51
- 一、“查玛”乐舞表演程序42-45
- (一) 藏传佛教节日与查玛乐舞42-44
- (二) 查玛乐舞表演程序44-45
- 二、“查玛”乐舞宗教内涵及表现特征45-51
- (一) 查玛乐舞角色意义45-46
- (二) 查玛乐舞的表现特征46-51
- 第五章 “查玛”乐舞与蒙古民俗、舞蹈之关系51-56
- 一、“查玛”乐舞与蒙古民俗51-54
- (一) “查玛”乐舞与蒙古族生产、生活习俗52-53
- (二) “查玛”乐舞与蒙古族宗教祭祀习俗53-54
- 二、“查玛”乐舞与蒙古族舞蹈54-56
- (一) 舞蹈内涵方面的表现54-55
- (二) 舞蹈形态方面的表现55-56
- 结语56-57
- 附录57-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0-71
- 后记71-7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佳;蒙古族舞蹈与内蒙古“三少”民族舞蹈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0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302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