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大秧歌与萨满舞——辽宁民间舞蹈中的满汉文化融合
本文关键词:二人转、大秧歌与萨满舞——辽宁民间舞蹈中的满汉文化融合
【摘要】:二人转作为辽宁地区特有的走唱类地方戏,"舞"是体现其放浪、神迷艺术特色的表演手段之一。该表演手段与东北大秧歌相似,均受到满族萨满乐舞的影响。本文意在以二人转为例来辨析满汉舞蹈的融合,并以此为切入点,对辽宁地区满汉舞蹈的融合与发展作一个宏观的审视,希望文中所提供的资料与见解在该方面的学术问题研究上有所帮助和启迪。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
【关键词】: 二人转 萨满舞 辽宁满汉舞蹈 满汉艺术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满族舞蹈文化现状与开发研究》,编号:L11DWJ019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二人转又称过口、春歌、半班戏,是东北特有的地方戏,其狂浪、神迷的表演形式有着浓厚的民间舞蹈艺术韵味。除注重以丰富“唱”、“说”、“做”表演形式迎合大众口味之外,“舞”花样与翻新也越来越受到二人转表演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在以往的二人转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都已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谈东北《二人转》中的《胡胡腔》曲牌[J];国际音乐交流;1997年04期
2 赵凤山;论二人转起源于萨满歌舞[J];满族研究;2003年04期
3 杨伯森;;关东人与二人转[J];音乐生活;2010年09期
4 赵云程 ,余震南;初论“二人转”音乐规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5 李皖;男或女,二人转或摇滚[J];北方音乐;2005年01期
6 袁淑珍;浅说民间舞对二人转的作用[J];剧作家;2005年02期
7 廖大康;小凉山彝族“二人转”[J];中国民族;2005年06期
8 张佳伟;;浅谈东北二人转音乐[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9 张继昌;一种民间的转调——朴外弦[J];中国音乐;1991年01期
10 张继昂;;试论二人转音乐的美学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闻玉智;;黑龙江省地域音乐的构成与传播走势——兼评《秋天的二人转》的创新探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吉林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3 邢传佩;;海城高跷史话[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张鸿雁;;对赫哲族民间舞蹈《天鹅舞》的再认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主任记者 蒋金萍;一腔热血写春秋[N];锦州日报;2008年
2 彭俐;为何中国没有民间音乐剧?[N];北京日报;2004年
3 张欢;民办团沈阳爱乐抓民心[N];音乐周报;2006年
4 王列生;农歌会唱出农民心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李忠淮;评析电视剧《刘老根》片头曲[N];音乐周报;2003年
6 王薇;赵本山将踩高跷扭秧歌出场表演[N];鞍山日报 ;2008年
7 潘晓凌邋吴冰清;“当时广州就是全国”[N];南方周末;2008年
8 王薇;海城高跷秧歌京城献绝活[N];鞍山日报 ;2008年
9 张文文;从“二人转”走红看花鼓灯发展[N];安徽日报;2010年
10 田雅丽;中国音乐剧民族化初探[N];安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昕;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诺敏;蒙古族萨满舞的表现形式及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马娜;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3 张鸽;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东北汉族民歌素材运用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守卫;改调而歌“‘一’之‘多’”[D];贵州大学;2006年
5 赵亚珍;昌黎民歌演唱技巧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王跃;海城高跷秧歌的传统与现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彭闪闪;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董大汗;20世纪中国曲艺音乐基本概念、本体特征与分类研究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苗艳;东北汉族民间小调演唱风格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王t熁,
本文编号:842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4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