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舞剧《茶马古道间的铃声》创作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07 21:43

  本文关键词:舞剧《茶马古道间的铃声》创作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舞剧 创作 思考


【摘要】:舞剧《茶马古道间的铃声》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2010级编导班的毕业作品,本人作为2010级编导班班主任和主课老师担任了总导演和编剧,带领全班同学为舞剧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创作。舞剧在2013年12月公演后获得较为良好的反响和广泛的认可。但出于种种原因,舞剧还有一些不完满之处,笔者通过近一年的思考,希望在原有舞剧的基础上通过再次创作弥补一些遗憾,于是笔者于2014年10月着手第二次创作,将思考付诸于实践;并于2014年12月12、13日进行第二次公演,公演过后基于导师肖燕英、许多专家及观演观众给予的宝贵意见,使我对这部舞剧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追溯本人创作舞剧《茶马古道间的铃声》之“创作——公演——再创作——公演”的路径,分首次公演后的自省与思考、自省与思考后的再创作、第二次创作之后的再思考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作为一名编导,自省与思考的重要意义。通过数次的锤炼与修改,不断完善作品应是创作者的永恒追求。自省和思考是对作品尽量客观的审视与分析,是完善作品的重要方式,更是编导对自身的鞭策与要求。
【关键词】:民族舞剧 创作 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一)本论文的研究缘由6
  • (二)本论文的难点及主要构成6-7
  • (三)舞剧《茶马古道间的铃声》剧目简介7-9
  • 一、首次公演后的自省与思考9-11
  • (一)段落结构与人物关系9-10
  • (二)语言的表达与选用10-11
  • 二、自省与思考后的再创作11-14
  • (一)结构调整11-13
  • (二)原生形态舞蹈语言为舞剧所用13-14
  • 三、第二次创作之后的再思考14-17
  • (一)人物心理变化铺垫有待进一步细化14-15
  • (二)交代人物关系的手法不够丰富15
  • (三)人物的形象刻画不够深刻15-17
  • 结语17-18
  • 参考文献18-19
  • 致谢19-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庾莉萍;;聆听“茶马古道”上历史的回韵[J];农业考古;2005年04期

2 ;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J];农业考古;2006年02期

3 巩建华;梁生安;;茶马古道[J];音乐天地;2007年09期

4 徐荣凯;徐荣旋;;茶马古道[J];民族音乐;2008年S1期

5 许文舟;;糖房村:一个村庄和一段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J];商业文化;2008年05期

6 木霁弘;;大山大河的文明 南有茶马古道[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4期

7 ;“茶马古道风情展”走进澳门[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4期

8 孙秀丽;甘婷婷;;茶马古道云南境内相关遗存分布图[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4期

9 庄春辉;;茶马古道上的今昔[J];西藏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10 芮彭年;;爱在茶马古道[J];民族音乐;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木基元;;茶马古道与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2 房妍;;云南白族文化映射下的茶马古道景观[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3 赵岚;;“生态文化学”视域下的中国盐文化体系研究——以川盐文化为例[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4 施宋晶;邱晓春;;格致茶艺社自主管理研究与探索[A];“大禹]罕比俣枰昭刑只狒呱俣枰昭肴募痆C];2006年

5 齐桂年;;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背夫、锅庄及寺庙茶文化[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姚文t,

本文编号:990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90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c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