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徐忠杰英译辛弃疾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20:22

  本文关键词: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徐忠杰英译辛弃疾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宋词 徐忠杰 信任 侵入 吸收 补偿


【摘要】:众所周知,宋词在宋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辛弃疾在整个宋代文学中的影响不可忽视。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宋词翻译。从上个世纪起20年代开始,包括徐忠杰在内的很多著名的译者开始着手翻译辛弃疾诗词。由于宋词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简练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翻译宋词变得富有难度和挑战性。 阐释学,作为一门关于意义的理解和阐释的学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乔治斯坦纳认为理解就是翻译。他将阐释学与翻译过程结合起来,提出了翻译的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以及补偿。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为研究译者的翻译过程和所运用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以斯坦纳的阐释学四步骤为理论依据,以徐忠杰英译的十多首辛弃疾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剖析徐忠杰的整个翻译过程,分析译者在英译辛词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以及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达到其追求的翻译效果。 通过本研究发现,徐忠杰教授在“信赖”这一过程中主要考虑辛弃疾词的价值以及译者本身的能力这两个因素;在“侵入”过程中,徐忠杰主要从文化和语言两个层面(尤其是文化层面)对原文进行侵入性地理解,打破原文外壳,抽出原文精髓。而在“吸收”过程中,为了将原文完整地移植过来,徐主要从形式和意义两大方面对译文进行加工。根据译本(辛词)自身的特点,徐忠杰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体现原作的所有信息(语言及创作意图等)。在“补偿”这一最后阶段,为了弥补恢复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平衡,徐忠杰主要采用注释和理解性膨胀这两个方法,对其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损失进行补偿。综上所述,从斯坦纳阐释学翻译四步骤角度来看,徐忠杰在翻译辛词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译者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易于读者对译本的理解和接受,推动原文的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诚诚;;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辛弃疾词英译中的审美再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庞丹丽;;对《如梦令·风疏雨骤》译文的主位结构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2期

3 邓钦竹;邓于祁;;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丑奴儿》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闫玉;韩江洪;;《雨霖铃》的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唐年青;古诗《江雪》《青青河畔草》英译译法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明滨;近代以来外国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与研究(上篇)[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姜力;石颖;;李煜《浪淘沙》译文比读[J];科技风;2009年08期

8 徐常兰;;《登鹳雀楼》的三种英译的音象美[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9 印金凤;评辛弃疾《丑奴儿》的两个英译文[J];外语研究;1995年04期

10 周兰;《静夜思》汉英语篇功能对比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158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58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