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毛评本《三国演义》蒙古文诸译本汇论

发布时间:2017-11-08 23:36

  本文关键词:毛评本《三国演义》蒙古文诸译本汇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毛评本 翻译 蒙译本


【摘要】:文本译介是《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最基本途径。已知《三国演义》蒙译本分属240回本和120回本两大系统。就时空延续的意义上讲,120回本《三国演义》蒙译本尤显重要。据新发现的资料,120回本《三国演义》在国内外曾至少产生三种不同的蒙译本。120回本的三种蒙译本均译自毛评本。各译本分卷形式、版本特式、翻译策略、语言风格上各有自成一格的特点。全面搜罗毛评本蒙古文新旧译本,系统梳理诸译本之异同关系和流播轨迹,不仅是科学地构建《三国演义》蒙译本版本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对《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以及蒙汉文学关系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蒙古国所藏明清小说蒙译本整理与研究”(14BZW16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三国演义》蒙古文诸译本研究”(13YJC75101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12;I046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小说蒙古文译本(下文简称“蒙译本”)是蒙古族翻译文学景观中的一大亮点。而其中传播最为广远,对蒙古族文学产生影响最为深刻者当推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今存《三国演义》蒙译本中不仅有其流传最早的240回本译本,也有其流传最广的120回本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岗龙;;《三国演义》满蒙译本比较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2 聚宝;;蒙古国所藏《三国演义》蒙译本述略[J];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3 聚宝;;蒙古国所藏蒙古文《四大奇书第一种》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04期

4 聚宝;;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述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秀云;《三国演义》满文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边翠芳;《三国演义》嘉靖本与毛评本之比较[D];兰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丽;;中国古代写作技法之“烘云托月”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2 罗兴海;;浅论语文教学中的审丑[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杨华;;《华阳国志》“参毗之礼”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何红英;;试论杜甫咏赞诸葛亮诗的影响和作用[J];杜甫研究学刊;2015年02期

5 宋战利;;《七步诗》托名曹植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根亮;;关于明清小说中死亡描写的宗教解读[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娄性诚;;谈赤壁之战的衬托艺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7期

8 刘斐;张虹倩;;“寿亭侯”现象新解——兼论“帝蜀论”对元明清通俗文学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斐;张虹倩;;汉寿亭侯考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彭海云;李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艺术形象新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聚宝;《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秀云;《三国演义》满文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赵雨;关公形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代;“背负”类词汇历时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崔海涛;论《战国策》对古典小说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李国帅;近现代三国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蓝颖;清朝关公戏装扮和道具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5 薛美霞;黄世仲历史演义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罗维;明代章回小说中的告语类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琼;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家族叙事[D];华侨大学;2012年

8 曾纯;汉剧三国戏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9 米艳艳;司马懿形象的当代解读[D];山西大学;2013年

10 高灿;《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士娟;记满文抄、刻本《三国演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02期

2 宋凤娣;《三国演义》毛评的情节结构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焦集群;古代告语类文体在《三国演义》中的成功运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赵建坤;;三国故事的传播方式及与《三国演义》之关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王丽娜;杜维沫;;《三国演义》的外文译文[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4期

6 阎立新;大连图书馆馆藏满文文献概述[J];满语研究;2004年01期

7 陈岗龙;;《三国演义》满蒙译本比较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8 乌兰巴根;;清初辽、金、元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9 肖瑶;王永涛;;论努尔哈赤的崛起——兼析李成梁之“养虎遗患”[J];满族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聚宝;《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三国演义》俄文翻译中的文化传递[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2 李今;成绩斐然 错误不少——浅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语言[J];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03期

3 赵莹;;《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J];作家;2013年04期

4 张浩然,张锡九;论《三国演义》罗译本中关于文化内容的翻译手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孙家正;;艺术需要“慈悲情怀”[J];半月选读;2007年10期

6 骆海辉;;最近十年国内《三国演义》英译研究评述[J];文教资料;2009年06期

7 张晓红;;从《三国演义》的不同英译本来看翻译目的对翻译质量的影响[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曲朝霞;;《三国演义》与《德川家康》中的爱情之比较[J];电影文学;2010年15期

9 胡邦炜;;正视危机,奋力突破——第五届全国《三国演义》研讨会侧记[J];文学评论;1988年05期

10 赵维国;;论《兴武王演义》的创作及其与《三国演义》的文化渊源[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平;被冒牌的文学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秀云;《三国演义》满文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荣;《三国演义》小说中文化要素的翻译方法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殷茜;《三国演义》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

3 赵维;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罗慕士《三国演义》的隐喻处理[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吴鸿俊;移情视角下《三国演义》的诗词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钱耘云;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沈欣;《三国演义》拼音绘本版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信阳师范学院;2015年

7 李翊娜;罗慕士英译《三国演义》典故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8 刘林;《三国演义》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赵锋;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与《三国演义》人物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0 马丽娟;崇高与悲壮----《三国演义》与荷马史诗中英雄主义的比较[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9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59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