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 《布洛陀》 壮族文化特色词 英译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壮族文化特色词是指壮译外中壮语特有而译语没有的文化词汇空缺。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时,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主要有四种译法,即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
[Abstract]: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words of Zhuang nationality refer to the cultural vocabulary vacancy which is unique to Zhuang language but not in the translation of Zhuang nationality. When translating Zhuang's epic poem into English, there are four main ways to translate Zhuang'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words. Transliteration interpret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or's annot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
【基金】: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西部项目“壮族典籍英译研究——以布洛陀史诗为例”(08XYY020)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人们生活、劳动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文化中就可能出现词汇空缺(lexical vacancy);简言之,就是不同语言文化中我有你无的词汇现象。有学者指出:“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朝军;;翻译单位——动态的语篇单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吴逾倩;赵文通;;以张谷若译《苔丝》为例的译者风格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冯春波;;试论翻译与向国外弘扬中华文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刘金龙;古诗翻译中审美再现的创造性技巧[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黄敏;王艳艳;;文化翻译中译者的角色[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文军;翻译批评:分类、作用、过程及标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朱丽玲;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不良倾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吴来安;;论词曲体译法的适用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何立芳;论“雅”的相对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夏晓荣;;翻译和差异性:因“异”而译[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迎春;;实践型译学词典——兼评《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东京;苏珊;;论翻译学词典的附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远庆;韩淑红;;谈规范性翻译学词典的特点[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巍;;翻译学术语规范化的实践及效果反思[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Martha P.Y.CHEUNG;;Ji(寄),Xiang(象),Didi(狄棶),Yi(译)—A Study of Four Key Terms in Ancient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A];跨学科翻译研究——国际译联第4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之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6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宝丹;对比视角: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宗岱译本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芮雪梅;赖斯翻译批评理论关照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马晓云;从对话意识看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俭;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小说翻译[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7 杨全红;诗人译诗,,是耶?非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段文静;《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9 周丹;情景模式——可操作的翻译单位[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韦敏;《红楼梦》杨译本习语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锦怀;;《红楼梦》早期英译百年(1830—1933)——兼与帅雯雯、杨畅和江帆商榷[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2 罗莎莎;;亲属称谓非亲属化的英译问题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3 王苏娅;;论房地产广告英译的顺应观[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赵洋;;互文性视域下的公示语英译[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路佳丽;;典籍英译的译者选择及教学培养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6 王丽娜;;试论汉语公示语的英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赵洋;;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黄海明;;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赣州红色旅游英译[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9 程志兰;;小议公厕的英译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10 刘辉;田立冬;;从语用视角谈汉语新词语的英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庆;;北京部分街道地名标牌书写调查及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敏;英译公共标识犹如“雾里看花”[N];桂林日报;2005年
2 记者 周寅成;新天地竟有三种英译方式 规范标识当明确责任主体[N];联合时报;2009年
3 周邦友;谈谈商标的英译[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土中国文学英译作品图书零售市场简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王磊;错译路名误导老外[N];文汇报;2004年
6 王春鸣;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被WHO采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记者 欧志葵 通讯员 粤质宣;“道路”英译还是用“lu”[N];南方日报;2009年
8 记者 沈文敏;上海打造“文化地铁”[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魏武;杨宪益获终身成就奖,英译《红楼梦》成经典[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许渊冲;无友不如己者[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3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5 严苡丹;《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李永军;汉语的状语及其英译、葡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序;交替传译信息处理过程中语言能力与口译能力的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梅蕊;接受美学理论在山西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烨;阐释学角度下的李清照词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顺吉;关联顺应参照下的专利摘要英译过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奇;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看庞德英译古诗的意境再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王瑞红;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探析新疆外宣英译中译者的角色[D];新疆大学;2011年
6 陈灵芝;从顺应论角度看网络新闻标题的英译[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陈振霞;马尔英译《聊斋志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甘慧慧;从框架理论看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玮;电视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4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