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舍英译作品风格的赏析
本文关键词: 翻译 风格 自然 贴切 出处:《语文建设》2012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作品1000多篇,他在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其中《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作品已广为流传。但是老舍先生也是一位翻译家,他翻译多部英语作品,以他特有的文学表达方式赢得了国内外人的一致好评。但是,对于老舍先生的翻译思想和他所翻译的作品国内研究的人不多,本论文就以老舍先生曾翻译的萧伯纳的《苹果车》为例,来赏析和分析老舍先生英译作品的风格。
[Abstract]:Lao She created more than 1000 works in his life. H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novel, drama, prose, poetry, and so on. Among them, h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Hump Xiangzi of Locke", "four generations together", "Longxugou", "the Moon". "my life" and other works have been widely circulated. But Mr. Lao She is also a translator, he translated a number of English works, with his unique way of literary expression has won the unanimous praise of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translation thoughts of Lao She and his translated works, there are not many people studying in China. This thesis takes the translation of Bernard Shaw's Apple car as an example. To appreciate and analyze the style of Mr. Lao She's English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对翻译的解释翻译,英文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媛媛;;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有限可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2 张爽;赵凌宇;;英若诚戏剧翻译理论浅谈[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3 魏东峰;;文学翻译中语言变体刍议[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4 张东京;方蔚;;从《红楼梦》两英译本看归化异化的对立统一[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牛蕊;;文化翻译——《红楼梦》两译文比较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6 荣立宇;;诗人译诗,译诗为诗——周煦良诗歌翻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7 杨路;;浅谈艺术的意境与风格[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8 王建成;;追求超越——“风格”的形式主义内涵[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谢丹;;庞德语势翻译理论之个案研究——庞德《送友人》译诗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海颖;;论“魂归离恨天”的过犹不及之处[J];长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慧;;议文学翻译标准之不确定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朱宝锋;;辜鸿铭的读者意识浅析——以辜氏《论语》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7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十余年综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王宏印;;文笔、译笔与翻译笔法[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文菁;;试论傅雷的翻译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谢天振;译介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新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蔚蓝;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比较与寻美探求[N];光明日报;2001年
3 穆雷;换个角度看文学翻译[N];光明日报;2001年
4 伍安民;《20世纪中国翻译史》启示录[N];文艺报;2006年
5 青衣;翻译全球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张珊珊;西方文论,终止于大师身后?[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孙伟;新疆作家协会举办首届“新疆文学翻译培训班”[N];文艺报;2008年
8 翻译家 竺家荣;读书与翻译[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他自主的翻译是一种警醒[N];文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李畅;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元素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立;《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2 石红霞;“三美”齐备谱华章[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袁琴;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及其局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胡红荣;从语言和超语言角度评《简·爱》两译本[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杨婷;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D];安徽大学;2007年
6 黄慧津;媒介话语与翻译:从译文到原文的描写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蔡景春;人生知己 译界双璧[D];南昌大学;2008年
8 蒋鹰昊;从《红与黑》看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其小说翻译中的实践[D];湘潭大学;2011年
9 洪溪珧;论小说中风格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李丽;唐诗翻译研究:翻译理论、技巧、实践[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41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4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