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快餐社会”下的“快餐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8-01-24 04:40

  本文关键词: 艺术家 文化快餐 青年人 社会环境 社会媒体 思维培养 标签 非逻辑思维 二手资料 光环 出处:《美术观察》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谈标签化的青年艺术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社会环境发生了什么新变化。眼下最流行的社会媒体是什么?——微博。在短短两年之内,我国的微博用户急速增长到三亿多人,成为世界第一大微博用户国家。微博为什么会流行?因为其短小精悍,随时随地可以编辑发送。而过去长篇大论的博客被取而代之。因此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无论是街边的快餐,还是网络上的文化快餐,都更为忙碌的现代人所喜爱。"所以,青年人正处在一个快餐式的社会之中,这便是近期批量"青年艺术家"产生的社会大背景。青年艺术家意味着大器"早成"。也许外在的光环扰乱了
[Abstract]:Before we talk about tagging young artists, let's take a look at what's happening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What's the most popular social media right now? -- Weibo. In just two years, the number of Weibo users in our country has soared to more than 300 million, becoming the world's largest Weibo user country. Why would Weibo be popular? Because it is short, it can be edited and sent anywhere, and blogs of the past have been replaced. So some people say: "this is an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this is an era of rapid consumption." This is an era of shallow reading. Whether it is the fast food on the street or the cultural fast food on the Internet, the more busy modern people like it. "so young people are in a fast-food society. This i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recent mass production of "young artists". Young artists mean "premature birth". Perhaps the external halo is disturbing
【作者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在谈标签化的青年艺术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社会环境发生了什么新变化。眼下最流行的社会媒体是什么?—微博。在短短两年之内,我国的微博用户急速增长到三亿多人,成为世界第一大微博用户国家。微博为什么会流行?因为其短小精悍,随时随地可以编辑发送:而过去长篇大论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澎;;当代艺术的境遇与变迁[J];大艺术;2011年02期

2 ;城市速递[J];艺术与投资;2011年10期

3 梁维科;;退化与提升——尼采眼中的艺术家和艺术大众[J];学理论;2011年30期

4 ;艺闻[J];东方艺术;2011年17期

5 杨涓;;轨迹:中国艺术家的留学之路[J];东方艺术;2011年17期

6 ;关于实验的实验 A4当代艺术中心,2011青年艺术家实验季[J];西南航空;2011年10期

7 ;苏联“庸俗社会学”资料选译[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4期

8 毛焰;艺术的话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5年02期

9 王幼凡;艺术的审美批评及价值判断简析[J];怀化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10 潘欣信;中国现代艺术家在北美──身份、生存、混合性[J];艺术探索;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金维诺;;龟兹艺术的创造性成就[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6 麻显钢;;中国现当代艺术中“性”的遮蔽与张扬[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兰;杜敏;;论人民生活与艺术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辩证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章润娟;;女人的错误?男人的错误?——由肖鲁《对话》及署名权争论引发的思考[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9 张居华;;关于建立艺术情象学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粟丹倪;;先予尊重而后的再造——浅议数字时代的纯艺术与数字化艺术[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越;宋庄艺术大跃进[N];财经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程绮瑾;798遭遇更年期[N];南方周末;2007年

3 鸣凤;省众艺术家乡村挥毫泼墨[N];山西日报;2006年

4 周舒邋苏娅;798工厂50年:艺术与商业之间[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刘冬;艺术排行榜只与价格有关[N];财经时报;2008年

6 林山;当艺术家开始画“股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辉;义拍赈灾献爱心[N];市场报;2008年

8 朱中原;边缘与主流[N];美术报;2008年

9 刘喻涛 本报记者  李红兴;以艺术的名义聚集[N];财经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涂辛;做学术还是做商业,这是个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3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翟晶;边缘世界[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梅汉成;觉醒与繁荣[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箐檐;心灵“补偿”[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石莉;清末民初上海的艺术家与民间赞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梁志欣;单纯的力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陈琦;生生不息即为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张金凤;“自我的迷宫”[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赵桢;80后艺术家的发展状态[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陈冬梅;论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D];新疆大学;2005年

9 廖杏;杜尚的接受美学思想[D];河北大学;2006年

10 袁悦;试析艺术家的自画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9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59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c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