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对文学概论中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24 14:39

  本文关键词: 文学概论 区域性文学风格 文化根性 普世性文学价值 出处:《当代文坛》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各类教材对区域性风格问题的认识和论述过于简单,往往以作家的创作个性来掩盖地域性风格认识上的不足,使基本的理论问题模糊化。地域性风格的评价尺度不仅在文本内,还应放在创作主体本地性体验的具体文化环境中。具有区域性文学风格的作品在话语形式上应具有一定的地方母语色彩,在文化品格上应具有审视本地性文化特色的明确性,在文学价值上应具有普世性向度,并使之升华为对人类存在的确认。
[Abstract]:At present,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on of regional style in various teaching materials is too simple, and the writer's creative personality is often used to cover up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style. The evaluation scale of regional style is not only in the text. It should also be placed in the specific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 experience of the creative subject. The works with regional literary style should have a certain local native language color in the discourse form. In terms of cultural character, we should have the clarity of examining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iversal orientation of literary value, and sublimate it to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纵观新时期以来的各类文学概论教材,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文学本质、文学起源、文体分类等等,众说纷纭,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尽管有一定的共识,但依然难以阐述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复杂的文学生产活动。从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不外乎两个:一是试图建立文学艺术的元理论,在基本概念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靖茹;对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编著的思考[J];理论与创作;2003年03期

2 孙纪文;《淮南子》对道家文艺观的秉承与悖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庄礼伟;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7期

4 赵淳;;赛义德和赛义德东方主义的共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仰海峰;后现代语境与马克思哲学总体性概念的再思考[J];现代哲学;2004年04期

6 孙碧飞;“大众化”文学的文学属性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敏;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少咏;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8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赵建红;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亚宾;耶律楚材诗歌特质论[D];河北大学;2001年

2 孙士生;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素萍;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D];中南大学;2004年

4 马凌燕;马采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从艺术学独立运动到现代艺术学体系[D];东南大学;2004年

5 左燕;权力与话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小玲;中国古代论诗诗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许相全;福音书人物的叙事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陈思;论文学史哲学与文学史模式[D];四川大学;2005年

9 余江涛;试论辛词的自我人生主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段智婕;商业文化对阿拔斯前期诗歌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赖先刚;郭沫若早期诗作“阴气过重”吗?[J];郭沫若学刊;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金龙;;试论文学概论之研究——以龚鹏程《文学散步》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邴波;;探索与拓展中的“文学概论”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3 石群山;;高职高专理论课程教学困境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1年21期

4 孙敏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国文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5 李俊熹;;从意识形态性到主体意识崛起——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发展变化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朱平珍;“瘦身”与“操练”[N];文艺报;2008年

2 贾奋然;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悖论[N];文艺报;2001年

3 李云雷;散步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海美;在文艺美学前沿的思考[N];文艺报;2006年

5 黄开发;“短信小说”的里里外外[N];北京日报;2004年

6 江帆;开启灵活多样的译介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姚斐菲;告别“比较文学危机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海冰;注重教学实用的创新性比较文学教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蔡恒剑;从形式观的变迁看文学概论教学及教科书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二艳;二十世纪初叶文论中的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晓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本质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走向[D];西北大学;2009年

5 同力嘎;试论文学翻译中艺术形象的再塑[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6 路永照;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7 刘颖;理论是如何讲述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肖洪林;审美再现:论儿童文学的翻译[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媛;交际翻译理论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文学翻译[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0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60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