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源概念”的古诗英译意象重构技巧
本文关键词: 本源概念 古诗英译 意象 重构技巧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古诗翻译包括源语形式解码、概念意旨整合、译语形式编码三个步骤,本源概念属于概念意旨的范畴。具有普遍象征喻意和本民族特有象征喻意是两种不同的本源概念。基于本源概念,古诗英译意象重构技巧包括意译、直译、换译、改译、加译、不译,其中,语料库实证证明意译是古诗英译意象重构最常用的技巧。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poetry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the decod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or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ual meaning and the cod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 form.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sourc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onceptual meaning. It has two different original concepts: universal symbolic metaphor and national unique symbolic metapho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rigin, the techniques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poetry include free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Among them, corpus-based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free translatio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in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poetry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07年广西区教育厅科研项目(桂教科研[2007]34号)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古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成为众多译者竞相对外译介的对象。古诗以其含蓄、简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见长,这些特点正是诗人对意象独具慧眼的选择和独具匠心的安排的结果。古诗英译的关键在于意象重构。关于古诗英译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到目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姚爱斌;意境与意象两种至境艺术形象的审美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周庆杰;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周庆杰,孟涛;理之大成 拳之规范——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评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高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限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颜林海,孙恺祥;翻译心理学:亟待承认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向荣;;我见青山多妩媚——论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象[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6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晚唐咏史诗[D];河北大学;2000年
2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3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Jiang Zhongji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5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6 孙红梅;文化差异与翻译[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林波;唐诗中典故的英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蕾;诗歌意象与翻译[D];外交学院;2002年
10 李娜;古汉诗英译的跨文化视角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怡;;中国古诗中拟声词的英译技巧及实例赏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江伟霞;;《静夜思》六种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3 肖政艳;;论庞德的创意翻译思想——以《华夏集》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4 阳卓君;;李白诗歌《苏台览古》的英译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张建英;;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古诗英译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陆丽明;;人际功能视角下的唐诗翻译[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关于古诗英译的等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林圆圆;试论古诗英译的“种子”变异[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翠翠;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鲁明召;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来看古诗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张薇;语法隐喻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姜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陶静;认知语法意象理论在古诗翻译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韩艳辉;陶渊明《饮酒(五)》及其英译文主位结构对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文杰;汪译陶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田莉;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静夜思》及其六个英译本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3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6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