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走向比较生态文学和比较生态批评——评索恩伯的《生态含混》

发布时间:2018-01-29 11:11

  本文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态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生态危机 生态思想 含混 人与自然关系 东亚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跨文化影响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卡伦·劳拉·索恩伯(Karen Laura Thornber)是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教授,其早期研究方向是战后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东以及非洲之间的文化流动。2009年,索恩伯的首部比较文学著作《运动中的文本帝国:日本文学在中国、韩国以及台湾的跨文化影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关于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出类拔萃
[Abstract]:Karen Laura Thornber. is a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Harvard University. His early research was focused on postwar East,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Cultural flows between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In 2009, Thornberg's fir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text Empire in the Movement: Japanese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Cross-cultural impact of Korea and Taiwan."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he book is considered to be an outstanding study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Japa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卡伦·劳拉·索恩伯(Karen Laura Thornber)是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教授,其早期研究方向是战后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东以及非洲之间的文化流动。2009年,索恩伯的首部比较文学著作《运动中的文本帝国:日本文学在中国、韩国以及台湾的跨文化影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曼;盖光;;文学经典重读作为生态批评的方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刘文良;;生态话语审美化:生态批评的诗意之维[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3 高旭国;;国内生态文学研究的四种模式[J];中州学刊;2009年06期

4 司各特·斯洛维克;陈红;;对生态批评论文专栏的介绍(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5 刘文良;;亲近自然 诗意栖居——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袁鼎生;;生态批评的规范[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7 ;中国比较文学对生态批评的阐发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8 温越;;生态批评:生态伦理的想象性建构[J];文艺争鸣;2007年09期

9 刘文良;;现代阐释学视野中的生态批评[J];学术论坛;2007年01期

10 郭峰;论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黄幼岚;;对曹禺、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鲁西西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龚举善;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4 依可;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N];文艺报;2003年

5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7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8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3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4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李大艳;灭绝还是共存—《白鲸》和《怀念狼》生态文化主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6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何立强;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9 栗丽;《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在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刘朋丽;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文心雕龙》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73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73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