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灵魂获得自由——林少华教授访谈录
本文关键词: 村上春树 文学关乎灵魂 翻译论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是对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林少华教授的访谈录,其中涉及目前很多热点话题,诸如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及其作品的解读,对村上春树作品意义的解读,对"翻译观"的感悟和理解等。林教授认为文学关乎灵魂,日本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文学翻译属于再创造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更应追求深层次的审美忠实。
[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interview with famous translators, scholars, writers and Professor Lin Shaohua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which involves many hot topics, such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Japanese writer Haruki Murakami and his works. Reading the meaning of Murakami's works,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 Professor Lin believes that literature is about the soul, a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literature on Chinese writers is obvious to all. Literary translation belongs to the art of re-creation, which requires creativity. On the basis of being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work, literary translation should pursue deep aesthetic faithfulness.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林少华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的翻译家、学者和作家,因翻译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而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此后陆续翻译《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等40部村上春树作品,遂有“村上专业户”、“林家铺子”之称。另外还译有《心》、《罗生门》、《金阁寺》以及《在世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路;;从《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译介看翻译文学的二次生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林缘;;日本文学在新中国的翻译与传播[J];长城;2010年04期
3 潘雪月;;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哲学阐释学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孙立春;;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史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沈日中;;芥川龙之介在华译介版本考录:1921-1929[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周予;李萌萌;;“树” “林”间的契合——浅析林少华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译介[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7 吴丽艳;;关于《挪威的森林》的汉译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程荣;;夏N尊翻译思想初探——以《爱的教育》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陈志杰;;文学翻译中的历史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武晓黎;;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看《挪威的森林》的译本比较[J];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5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8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翌;论日本文学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2年
2 李诠林;台湾日据时期殖民作家西川满之文学考察及批判——从其台湾题材创作出发[D];华侨大学;2003年
3 沈晓青;在沪日本传媒视野中的上海(1923-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霞;翻译西方与改写中国[D];青岛大学;2005年
5 李文倩;论晚清政治小说[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琴;生命本体与伦理道德的尴尬[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秀娟;太宰治·文学的假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唐倩;对上海沦陷区一份综合性文学杂志的历史考察—《风雨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俞蕾;唯理想、唯自由的生存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亚雷;;村上春树牌森林[J];西湖;2011年09期
2 晓言;;生命的暗室[J];家庭之友(佳人);2011年02期
3 张静苑;;日本消费社会下纯文学的发展——以村上春树的创作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陈思;;从艺术表现上论《挪威的森林》之东西文化的融合[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5 张敏生;;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国内地村上春树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桂英;;内容现实文体现代: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7 杨圆;;解读短篇小说《冰男》中的绝对孤独[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8 吕娟;宋玉莉;;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长篇化的特征研究与分析——以〈萤火虫〉到《挪威的森林》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豆沙饭团;陌上花开;;阳光之约,金黄粉紫[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7期
10 吕秋薇;;浅析《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J];世纪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陈伯鼎;;林少华的翻译观及其翻译风格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陈伯鼎;;林少华翻译风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铃木章能;桑村特里沙;;后现代的厌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威;村上春树张悦然力荐《蒂凡尼的早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潘启雯 吉羽;村上春树 风行中国2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所长 杨伟;用身体来阅读村上春树[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卷土《1Q84》重来[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轩文 编译;村上春树:我对写年轻人更有兴趣[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翻译家 林少华;我的诺奖预测:村上春树[N];文学报;2010年
7 知名翻译家 林少华;村上春树笔下的地震[N];东方早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日本年轻人很少看村上春树了[N];文汇报;2011年
9 吴洪群;懒惰的村上春树[N];青海日报;2003年
10 周力军;华丽的转身[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4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纳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王丽;关于村上春树文学中的暴力与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林宏伟;“东方与西方、超然与介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颖;村上春树与《开往中国的小船》[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9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8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