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阅读秩序化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8-02-04 06:27

  本文关键词: 文学阅读 秩序化 文学研究 阅读行为 阅读过程 文学活动 理性 艺术作品 人类 困境 出处:《文艺争鸣》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西方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的影响下,文学阅读走上前台,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学阅读成了文学现实化的关键维度,没有文学阅读,文学活动是不完整的,甚至具有某种抽象性。只有切实有效地阅读,文学最终的价值才得以实现。鉴于文学阅读在文学活动中的这种地位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hermeneutics, reception aesthetics and readers' response criticism, literary reading has become a key dimension of literary reality. Without literary reading, literary activities are incomplete or even abstract. The ultimate value of literature can only be realized by reading effectively. In view of this position of literary reading in literary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在西方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的影响下,文学阅读走上前台,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学阅读成了文学现实化的关键维度,没有文学阅读,文学活动是不完整的,甚至具有某种抽象性。只有切实有效地阅读,文学最终的价值才得以实现。鉴于文学阅读在文学活动中的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郑维伟;;反基础主义、想象力与群体认同——试论理查德·罗蒂对女权主义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翟恒兴;蔡秀芳;;当代美学建设的新进展——读徐岱《美学新概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龙卫球;;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民法——纪念《民法通则》施行20周年[J];比较法研究;2007年01期

8 司红玉;;健身气功的现象学美学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方如;;包装设计之视觉生活状态[J];包装工程;2007年12期

10 吴江;陈琳;;论融入装置艺术手法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陈亚军;;论罗蒂的反讽自由主义理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王俊;;罗蒂与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场景[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国清;;没有人性的罗蒂哲学(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清民;;消解与重构:罗蒂后哲学美学的双重文化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刘森林;;马克思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吸取与改造:从个性、个体性概念出发[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罗纲;;一种浪漫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卢卡奇对反讽辩证法的演进[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9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皓;同质社会的异质存在:《一九八四》和《发条橙》中反英雄角色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莎莎;网络媒体审美价值及其意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罗春柳;影视音乐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聪;灵性与野性的释义[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武岚;论线条在现代陶瓷雕塑中的价值体现[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梅振铎;《李尔王》的生态叙事消极体验[D];西南大学;2011年

9 高洁;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音画空间中的孤独主题[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江丹;西方艺术哲学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一周;;文学教育与文学阅读[J];文学教育(上);2007年08期

2 赵玉;;开放性文学阅读——媒介场中的文学性坚守[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张杰;文化转型背景下文学审美价值的凸显[J];文艺争鸣;2004年06期

4 马·巴尔加斯·略萨;赵德明;;文学与人生[J];名作欣赏;2006年17期

5 陈海霞;;文学阅读的个人思考[J];文学教育(上);2007年11期

6 平阳;推动英语文学阅读的新举措[J];外国文学;1998年04期

7 ;卷首语[J];边疆文学;2003年12期

8 邢建昌;秦志敏;;文学终结的论争与启示[J];理论与创作;2006年03期

9 孙银娣;;电子时代的文学阅读异化[J];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10 向彩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阅读[J];文学教育(下);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枝;;点燃火种,灿烂学生的前程——浅谈文学阅读对后进生的情感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冯毓云;罗振亚;;拓开北疆文学研究新领地——《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总序[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于宏;;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当代民族文学创作——以当代藏族文学为中心[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4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5 苏晓军;;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互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一如;;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7 冯乃康;;历史定位与理论阐释——深入《徐霞客游记》文学研究的两点思考[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陈忠义;何新所;;泉州之元明清文学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刘尊举;;转变理念,更新方法:明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三届年会会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10 石志强;马晓龙;;谈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量化、秩序化管理[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阅读的转变[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曾衡林邋通讯员 龚军辉;首个少儿文学阅读创作基地挂牌[N];湖南日报;2007年

3 张稔穰;文学阅读与阐释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6年

4 谢乐军;湖南成立少年儿童文学阅读创作基地[N];文艺报;2007年

5 蒋信伟;“后经典时代”的中学生文学阅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胡作玄;数学大师塞尔的文学阅读[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路艳霞;务工人员与当代文学基本“绝缘”[N];北京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顾洪洪;青春文学的田野上劲吹“穿越之风”[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徐春萍;国内文学阅读渐与全球同步[N];文学报;2006年

10 郭延礼;文学阅读与两极思维[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世年;《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钟书林;《后汉书》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朝军;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潘定武;《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影响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阅读主要因素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谭晨;论认知诗学视域下的“文学阅读”[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胡伟东;近现代报纸副刊对文学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4年

4 吴秋成;从《人间四月天》播放看电视剧对文学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5 江霞;文学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罗阳富;大众传媒对当下文学读写的渗透和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江丽芝;阅读与观看——文学与电影的接受比较[D];暨南大学;2004年

8 朱丽丽;文学阅读后活动对高中生英语阅读兴趣与理解力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登秋;论网络时代的文学阅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肇娟;高中语文个性阅读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9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89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5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