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地方重塑——公共艺术的永恒主题

发布时间:2018-02-05 22:57

  本文关键词: 公共空间 社区建设 社会融合 出处:《装饰》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地方重塑是2013年"国际公共艺术奖"和论坛的主题,作为公共艺术的永恒主题、出发点和归宿点,地方重塑是由公共艺术的属性所决定的。它从各个角度引导了城市生活与地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公共环境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反映出与生活和公众的联系,强调关注现实与精神等的社会问题,更以"地方重塑"的内容与形式重新拾起城市失落的灵魂。地方重塑的理念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诠释城市生活与地域文化,关注人文、历史脉络与公众日常生活,体现出公共艺术对社区再造及重塑市民文化生态的意义。
[Abstract]:Local remodeling is the theme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Art Award" and Forum in 2013, as the eternal them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public art. Local remodel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attributes of public art. It guides the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urban life and regional culture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art works and art forms in the public environment also increasingl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with life and the public, and emphasize the concern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reality and spirit. The concept of local remolding concerns and interprets urban life and regional culture from different angles,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humanities, historical context and public daily life. It refl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public art in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and rebuilding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citizen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学术动态[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2 侯丽丽;;艺术超越性的向度与文化意义——关于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行为艺术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8年01期

3 李杰;;当代艺术的公共化趋势[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4 邓颖霞;;科技拉近了艺术与我们的距离[J];广西轻工业;2010年10期

5 飞飞;;话语时代的中国艺术市场[J];艺术.生活;2010年05期

6 杨玲;;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家·公众[J];艺术评论;2010年08期

7 陆扬;;韦尔施论两种“审美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王金玲;;公共艺术的时间性问题分析[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9 张飞龙;;公共艺术的几个背景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1期

10 杨文会;环境与公共空间的艺术[J];文艺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永涛;;论公共艺术和公民意识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吟;张江进行式[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美周;798艺术节:让公众亲近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曹俊杰;巧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艺术[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记者 刘瑜;2006:深圳视觉盛宴[N];深圳商报;2007年

5 隗瑞艳;北京东城区第二十届文化艺术节闭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杨琳;“公共艺术在张江”要创造诗意园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姜长城;重新端正艺术收藏新取向[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早报记者 马俊;“快城快客” 表达并非浮光掠影[N];东方早报;2008年

9 李亮;北大圆桌会议最终变闹剧[N];新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俊;深圳呼吁建立公共艺术基金[N];深圳特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郭公民;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4 孙欣;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王东辉;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永波;浅析当代中国公共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青;从艺术到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3 王磊;数字媒体介入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李翔;舍本逐末[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商云鹏;公共空间中实验艺术的价值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想;前卫艺术进入公共空间的戏剧性冲突与价值修正[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陈欣;室内公共空间中装置艺术品的运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8 蒋吟;后现代主义设计美学在公共空间导向系统中色彩设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经锋;浅谈对公共艺术创作研究的认识[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韩晓冬;艺术为人民服务[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492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92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b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