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主体革命——克里斯特娃的文本理论
本文关键词: 文本单元 文本理论 互文性 里斯 说话主体 主体意识 符号学研究 马克思 写作主体 接受者 出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文本理论是在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发展历史中,朱莉娅·克里斯特娃①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罗兰·巴尔特所言,克里斯特娃确立了文本概念的定义。②克里斯特娃吸取了20世纪以来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内部研究"的理论思路,将社会历史维度和主体要素重新植入作品的语言"编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text theory wa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n this development history, Julia Kristova played a role in connecting the past with the future, as Roland Barthes put it. Kristeva establish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ext 2.Kristeva draws on the theoretical ideas of Russian formalism, 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 Structuralism and other "internal research" since 20th century. Replanting the Socio-Historical Dimension and the subject elements into the language of the work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学文;崔柯;;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理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刘文;异质性:克里斯蒂娃的符号系统和言说主体[J];哲学动态;2005年07期
3 周可可;刘怀玉;;从诗学革命到女性政治——西方学界关于克里斯蒂娃思想研究评述[J];哲学动态;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段怡红;肖学年;朱健;吕玉霞;马聪丽;郭玉芳;;《大地测量术语》修订说明[J];测绘标准化;2009年02期
2 管蔚华;外国人姓名特点及其在CNMARC个人名称字段的规范标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年04期
3 王永杰;;《从罗马到中国》中译本举谬[J];古代文明;2007年03期
4 孙秀丽;;解析符号学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5 王燕,王金波;译名问题初探[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6 王铭玉;;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J];求是学刊;2011年03期
7 董蓉;;表情性的探求——试析F·库普兰《羽管键琴曲集》中的“标题”与装饰音[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胜付;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2 柯联民;让·博丹政治、法律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云;《小镇畸人》中言说主体的符号学解读[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敏;尤内斯库作品在中国1978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景雪竹;威廉·布莱克绘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王贵运;体育专有名词翻译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郭辉;天津法租界经济结构特点及其成因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肖琦;忧国从来是书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德培;分裂的文本——文本的词义及阐释途径[J];文艺争鸣;1989年03期
2 杨杰;意境说与文本理论——在文本层面上的比较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5期
3 李玉平;互文性批评初探[J];文艺评论;2002年05期
4 董学文;崔柯;;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理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胡万福;赫施的意图论文本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3期
6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禹海亮;互文性:非独创的艺术[J];文艺研究;2005年04期
8 王阳;现代逻辑对文学的渗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对主体意识的再认识[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5期
10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与文学形式研究[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平恕;;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中的文艺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勤;;从互文性看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穆旦诗《苍蝇》英译赏析[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志强;;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冬梅;;文学性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任东升;焦良欣;;《天路历程》互文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李戎;;把马克思主义的“专利”交还马克思——关于高校马列文论课程内容设计的断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赵心宪;;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新人的价值取向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雨;近年“文学文本理论”研究一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互文性:摄影文学的精髓[N];文艺报;2001年
3 南开大学 刘俐俐;摄影文学的互文性与阐释空间[N];文艺报;2001年
4 李敬泽;文学为什么缺乏力量[N];人民日报;2010年
5 董学文;真学 真懂 真信 真用[N];文艺报;2010年
6 古耜;读者:文学的上帝还是朋友[N];文艺报;2005年
7 张培英;从生产的角度看艺术[N];河北日报;2004年
8 黄力之;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艺定位[N];人民日报;2007年
9 鲁枢元;文学界为何漠视“生态”?[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宁媛 饶思中;要消费,,更要承担责任[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5 曹连观;文艺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7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甜;拉康主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李春梅;费斯克“生产者式”文本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春丽;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意识[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杨;德里达的文本理论及其理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茜;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钱耘云;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李耀辉;罗兰·巴特后结构文本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黄懿;互文性与《红楼梦》中互文符号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蔡玲;乔纳森·卡勒之“文学能力”辨析[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0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