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景尧先生几个学术片段的追思
本文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文学概论 学术片 世界文学 身体恢复 学术委员会 癌症病人 山东大学 工程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12年7月10日下午,我接到王宁教授的电话,他告诉我上海师大的孙景尧先生逝世了。我在悲痛之余感到震惊,因为就在前不久"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的定稿会上,刘耘华教授还告诉我,孙先生的身体恢复得不错,我还让他转告孙先生,很多癌症病人因为拿着癌症不当回事,后来奇迹般地好起来,重要的是不要生气,尤其是不要郁结。吃过晚饭打开网络,看
[Abstract]: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10th 2012, I received a telephone call from Professor Wang Ning, who told me that Mr. Sun Jingyao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had passed away. Professor Liu Shuanhua also told me that Mr. Sun's health was recovering well. I also asked him to tell Mr. Sun that many cancer patients, who took their cancer for granted, miraculously got better. The important thing was not to get angry. Especially don't be depressed. After dinner, turn on the internet, look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K82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五昌;;跨文化、跨学科的开拓性的文学研究——10卷本《王向远著作集》简评[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1期
2 张红;;试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付飞亮;;略论类型学与历史类型学的异同[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瑛;;求同之于辨异:探求一种新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兼论宇文所安的《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5 余小蕊;;《呼啸山庄》与《故事新编-铸剑》复仇主题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6 余小蕊;;《呼啸山庄》与《故事新编-铸剑》复仇主题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曹顺庆;罗富明;;“失语症”与中国文论的“话语转换”[J];红岩;2011年S2期
8 季羡林;《比较文学》序[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6期
9 付飞亮;;论类型学的定义与范畴[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瞿继勇;;唐诗英译中的意象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黄幼岚;;对曹禺、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鲁西西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邹建军;;编选后记[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夕雨;比较文学研究,自由实践的场域[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徐立钱;新世纪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N];文艺报;2006年
5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袁国女;第九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孟昭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战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2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3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娟;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郑州大学;2008年
2 董国俊;20世纪初中西现代小说中的自我[D];兰州大学;2007年
3 刘松燕;杨周翰先生学术成就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月宁;论翻译文本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有效性[D];中山大学;2010年
5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高永;母题理论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敏;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梁旭;《生死场》与《人间问题》的人物类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比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聪;《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主题与人物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姜淼;中韩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意识比较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5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535086.html